123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新陈佳酿 > 2. 桂花糖年糕(2)
    海州市地处江南,同时濒临太湖,交通便利,农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众多物产之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本地产的糯米,明清时起就一直是上贡朝廷的佳品,如今远销海内外,是本地农业的支柱之一。


    以糯米粉为原料的糕团更是海州人日常不可少的一部分,春饼、夏糕、秋糖、冬酥,随着节气变化应时而食,从来不带重复。


    数算起来。街头巷尾的糕团店可真不少。不过,正宗老海州人最爱的还是牌楼街口起首的江南稻花香。


    从清代同治年间算起,江家的稻花香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虽是不起眼的手艺人起家,但在海州县志也算排得上号。


    十几年前,江逢霖师傅当时还宝刀未老,从祖上那里累代承袭下来的一手制作糕团的绝活儿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时之间在街头巷尾传为美谈,省台和地方台的记者都快把江家老店的门槛给踩破了。


    特别是吃着江家稻花香长大的老海州们提及当年江家开着十几进厂房、门下几十个师傅的鼎盛时期,更是津津乐道。


    在各式各样的花色糕团占领主流市场之前,稻花香靠的是最传统的糖年糕起家。


    本地产的清雪牌稻谷洁白饱满,磨出上好的江南糯米粉自带清香。先泡上30个小时,按照糯米和粳米8:2的黄金比例搭配,撒上精细的绵白糖,筛入杉木桶。


    高温蒸制后,待米粉微微泛出黄色,再进行反复的揉铺或捶捣,辅以翻折,方能使160度高温的面团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本地圆糯米的黏性。


    江婉柔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外公还总是亲自跑到工坊里向工人们示范如何进行手工压条,一分钟内几十下来回拍打变型,仿佛表演杂耍,逗得她咯吱咯吱笑到前仰后合。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公的腰弯得越来越厉害,年轻时没能彻底治愈的哮喘使得老人家稍微动动就跟风箱似的漏气。


    渐渐地,外公去工坊的次数越来越少。


    江菀柔的爸爸许正帆最初是店里聘请的高级面点师傅,外公相中了他的聪明能干,硬是把这个小伙子留在了家里,将毕生的手艺传给了他。


    只是,随着生意蒸蒸日上,人工制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雪花一般飞来的订单。


    外公退居二线后,父母接手了市里各县区的几家店面和工厂,成立了管理公司,对稻花香传统作坊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用机器取代了部分手工生产,只在连锁门店里保留了手工师傅。


    外公对此颇有微词,却也自知无法阻挡时代的洪流。


    中学时代的江菀柔曾趁着父母去外地不在家的时候,将工厂制作的糕团全部打包带回了家,并花上一周时间品尝了所有糕点。


    普通人或许吃不出其中的区别,但江菀柔只浅尝一口就失望透顶,和小时候的味道简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匠人的双手赋予糯米的温度和韧度,小工厂里的机器不足以实现。


    但细究下去,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如何才能进行改进呢?有没有一款机器能与人工媲美呢?


    高考的时候,江菀柔报考了江南大学的食品专业,毕业后又继续前往荷兰留学。家里人只以为这个小妮子从小就是一个好吃宝儿,连学习都得和吃的沾边。


    24岁那年,江菀柔回到上海,顺利应聘进入了总部位于美国的世界500强大型食品企业,从事食品研发的工作,到如今已经快四年了。


    正如爸爸所说,江菀柔工作对口,还是待遇优渥的大公司,有什么想不开,非得顺着外公稀里糊涂时写下的遗嘱,放弃好不容易积累的经验回小小的海州呢?


    * * *


    江菀柔人如其名,外表看来,就一弱柳扶风的江南小女子模样,温温柔柔,和和气气,极少与人起冲突。


    照有些同事的话来说,这个姑娘看起来没有什么世俗的欲望,情绪稳定到仿佛没有感情的工作机器。


    每天在实验室里老牛似的勤勤恳恳耕作,默默无闻研究各种新配方和新产品,简直是老板最爱的天选打工人。


    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江菀柔一旦倔起来,就是不撞南墙心不死,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也正如妈妈预想的,和父母摊牌后的江菀柔下午回到家就给公司的HR和上司发送了辞职申请。


    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辞职通常应当至少提前一个月提出。


    虽说这个想法已经在江菀柔的脑海里酝酿了一段时间,但对于公司而言,着实突然。


    因此,她在邮件正文里补充道,若是公司需要,她可以在本岗位继续工作到五月初,以便公司利用这段时间重新聘用适合的员工,填补她的空缺。


    上司只当江菀柔因家人突然过世,受了刺激,需要好好休息调养,直接回邮表示,考虑到她为公司作出的卓越贡献和优秀表现,可酌情额外准假一周。


    江菀柔感谢了领导的好意,再次强调是出于个人意愿,并非一时兴起。


    领导这才意识到即将损失一员大将,等不及江菀柔长假过后返岗面谈,顾不得正值周末,直接一个长途电话,劈头盖脸就打了过来。


    “小江啊,是不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变故呀?你可考虑清楚了?”钱经理痛心疾首之情沿着电波传了过来。


    江菀柔想了想,对她来说的确是一个天大的变故。


    “是的,钱经理。我要回老家继承家业。”


    钱经理第一次听说江菀柔有家业需要继承,气势上不禁弱了三分,“小江,我记得你是海州人吧?”


    “是的。”


    海州没有矿产资源,那至少不是家里开矿山的。


    “你好像是市里人吧?家里是有田要种吗?”


    “嗯,我家市里的,没有田。”


    “那就是大公司,要上市?”


    “小工厂,小生意。”


    “怎么,父母退休不干了?”钱经理实在舍不得当年在人才市场大浪淘沙出来的宝贝。


    食品行业利润率低,专业人才水平普遍较低,大多企业能够给出的薪资福利并不丰厚。A公司作为外企,背靠大树不差钱,在引进研发人才上也算是财大气粗。


    若论待遇,工作资历尚浅的江菀柔应该没什么不满。


    “还没,他们才五十几,还打算继续干呢。”


    “那是?”


    钱经理这才意识到,除了安排工作,他对江菀柔的私生活一无所知。


    “钱经理,你喜欢吃糕团吗?”


    “糕团?糯米粉做的那个吗?”


    “嗯。”


    “我不怎么爱吃甜食。”


    “我们公司生产的呢?”


    “说实话,我不爱吃。我女儿倒是每天吃不少,我都让我老婆不要买那么多放在家里了。”


    A公司生产的零食市场份额占美国前三,国内市场也不小,钱经理基本都吃过。不过,美国的工厂零食嘛,甜起来能把人齁死,对于年届四十的中年男士而言,实在毫无吸引力。


    “我家也是做甜食的。”江菀柔顿了顿,“虽然这几年一直做着研发的工作,但如果可以,我还是想回归更传统的糕团。”


    说到海州的糕团店,最有名的好像是老字号稻花香吧。他记得春节前夕,老婆还特意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去海州买了块糖年糕回来过年。


    这次清明,她又通过微信让海州老家的熟人帮忙网购了稻花香的青团。


    钱经理一手握着电话,一边踱到了餐厅,打开柜子,取出外面用油纸包装好的青团,就着灯光打量起来。


    果然,商标上印着“江”的字样。


    “哦?”电话这头的钱经理扬了扬眉毛,仿佛看到了江菀柔扎着蓝印花布的头巾在工房劳作的模样,心情竟复杂起来,“这么说来,我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钱经理忽然想起,曾几何时,不喜甜食的他也是各种点心的忠实粉丝。小孩子嘴巴馋。月饼、桃酥、条头糕……但凡逢年过节的应时茶点,不管甜的咸的辣的,一样都不曾落下。


    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钱经理顺着话头继续说道,“过年的时候,我老婆买了你们海州产的稻花香糖年糕,我女儿沾着配好的桂花酱吃了两大块呢,吓我一跳。这不最近又网购了青团。”


    “呵呵,您太太真有眼光。”江菀柔轻笑出声,“糖年糕可是稻花香的王牌呢,最适合节日里全家共享,寓意团团圆圆。”


    正说话间,女儿从客厅里跑来,从他手里抠出了装着青团的纸包,又一溜烟跑开,回到沙发,把纸包交给妈妈,撒着娇让妈妈帮她把青团的包装拆开。


    “嗯,小江啊,基本情况我有数了。这几天你先休息休息,回来之后再细说吧。”


    “谢谢钱经理。具体情况等我节后回到上海,再向您汇报。还有美国出差期间的报告。”


    这头江菀柔刚挂断电话,回头就见妈妈一声不吭地站在房间门口看着她。


    “我已经把话放出去了。”江菀柔摆出一副防守的姿态。


    “不是我找你,有人来看你。”妈妈朝着客厅的位置转了转头。


    “谁呀?”熟人已经在殡仪馆见了一圈。


    “来不及收拾了。”妈妈就着手里拿着梳子在江菀柔乱糟糟的长发上梳了几把,退后几步看了两眼,“要不然,我说你不舒服,不方便会客?”


    打完电话口渴了。江菀柔抓起桌上的眼镜,径直走向了客厅。


    “在自己家里还讲究什么呀?”


    “哎,你这孩子,等一下嘛!”


    她一边打哈欠一边戴上眼镜,才发现来客不止一人。


    沙发上一家三口,光鲜亮丽。中间的阿姨珠光宝气,尤其富态。


    爸爸远远地坐在最边上,双手交握,这是他紧张时纾解压力的固有小动作。


    “啊啊,这个,孩子们还小,谈婚论嫁是不是有点早?再说,现在都讲究自由恋爱,我们虽然是父母,也不能干涉他们的选择,你们也知道菀柔这孩子死脑筋,还是听听孩子自己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