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新陈佳酿 > 3. 桂花糖年糕(3)
    云阿姨眼尖,立马就捕捉到了出现在过道里的江菀柔,赶紧招了招手,“菀柔,快过来呀。”


    “陆叔叔云阿姨好。”江菀柔乖巧地应了声,开始后悔刚刚没有听妈妈的话。


    “身体好些了吗?迦南回来跟我们说你醒了,我们就想着去看看你。到了医院,护士说你下午已经出院了,我们就顺路过来了。”陆叔叔一如既往地慈祥,活像一尊佛陀。


    “嗯,好多了,谢谢陆叔。现在能吃能睡,已经没问题了。”


    “那天你忽然倒下去,真是吓死人了。”云姨一把将江菀柔拉到了沙发上,挤坐在她和陆迦南之间。


    “也谢谢迦南昨天送我去医院,辛苦了。”江菀柔微笑着,不动声色地向前挪了挪位置。幸好回家之后立刻就洗了澡,才不至于此时蓬头垢面地丢人现眼。


    “那个,闺女啊,”不善言辞的爸爸面露难色,“你陆叔叔和云阿姨还有迦南,今天来是,是有事情要和你说。”


    “哎呀,我听着急死人了,你就直接和孩子说吧。”妈妈端着茶水和茶点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将托盘放在茶几上。


    江菀柔瞄了一眼脚边堆满大大小小的礼盒,笑着问道,“难道不是来提亲的?”


    推托之间,话头竟被江菀柔截住了。几个年长的反而乱了阵脚,面面相觑。


    见众人没有反应,江菀柔侧过头问一旁的陆迦南,“现在不叫提亲?有什么新式叫法吗?”


    “没错,是来提亲的。”陆迦南也大大方方。


    “你都知道了?”爸爸惊讶的神色溢于言表,连妈妈也停下了手里正在拆封的茶点。


    “嗯。”江菀柔轻轻点了点头,伸手去够面前的茶碗,一手一盏,先递给了陆叔叔和云阿姨。


    实在是太渴了,她赶紧第三杯啜了两口。陆迦南是同辈,就无需客气了,就让他自己取茶吧。


    “老许啊,你可别再说我们菀柔死板了,”陆叔叔笑着接过茶碗,“这孩子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七窍玲珑,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走南闯北都不怕被人欺负,以后肯定能成大器。”


    “就是,有本事的都不做声,半桶水才哗啦啦晃得响。”云阿姨从旁应和,夫唱妇随,“就像我家这个,一天到晚花头精多得不得了,就是没个准星儿。只有在菀柔身边,才叫人放心。”


    “那考虑得怎么样了,你和我们家迦南的事?”陆叔叔回到了先前的话题。


    “陆叔叔,说实话我刚才就是应着景胡乱猜的,谁家看病人带这么些东西呀?”江菀柔捋了捋头发,“谁知道还真给蒙上了。”


    “对,对,我们从长计议。”女儿奴继续从旁划水,“来日方长嘛。”


    “过了年菀柔就28了,迦南也是。别家差不多大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云阿姨吹响了进攻的号角,“你们许家老三的儿子是不是前几天都生二胎了?”


    “他家儿子没读研,大学一毕业就工作了,这个情况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嘛。”


    陆叔叔向后仰了仰头,打量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叹了口气,“这次江师傅一下子殁了,确实令人遗憾,我们家的老头子这几天在家里伤心得不得了。他那个脾气,老许你们也是知道的。不怕你们笑话,今天也是老头子一直打来催我们,嘱咐一定要来看看未来的孙媳妇儿是不是安好。”


    “爸爸去世之前,确实好几次和我说过这件事。只是老人家年纪大了,脑袋不太清爽,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妈妈终于找机会插上了话。


    第一次听到已是在一年前。当时,江逢霖坐在院子里,大声喊着菀柔的小名团团,说团团一定要和老陆家的圆圆结婚。


    她反复思想,老陆家多是男孩子,哪儿有什么叫圆圆的孩子,就只当是江逢霖病得糊涂,也没放在心上。


    后来又听两遍,事不过三。


    她停下手里的活儿,郑重其实地问江逢霖,到底是哪个圆圆。


    江逢霖似乎陷入了沉思,半晌才答道,“就是陆老头的大孙子呀,和团团同岁的那个小子。”


    “那孩子叫迦南,不是什么圆圆。”


    “就是他,什么什么南。大名我不记得了,小名是圆圆。”


    “圆圆?”


    “对呀,就是他。陆家不是卖米么?我们这儿的糯米和北方的不同,都是圆圆的,不是北方的那种长糯米。圆圆的,多可爱。”


    原来是这个意思。妈妈第一次觉得竟然跟不上老年人的思路。


    “就像菀柔叫团团是因为我们家里卖糕团?”


    “是有这层意思。还有,我和陆老头约好了,如果我家是女孩子,就让两个孩子团团圆圆。”


    “你们搞什么封建老迷信呢?”妈妈吃不消老头子的胡诌,继续忙起了洗衣晒被。


    殡仪馆里见到陆家夫妇,谁都没有提起这茬,她以为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今天三人竟正式登门来了。


    “你们是不是不相信?起初我也以为是老头子胡诌诌,”陆叔叔正襟危坐,“不过给你们看个东西。”


    “什么东西?”爸妈异口同声。


    陆迦南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名帖,打开。几人纷纷伸长脖子,凑了上去。


    暗红色的名帖看起来簇新,江菀柔和爸妈一眼就认出,确实是外公的字迹。


    内容很简单,礼泽乡陆家和海州市江家愿结秦晋之好,兹盼陆家第八十代长孙陆迦南与江家第七十代长孙女江菀柔永结同心,克绍箕裘,光耀门楣,百年好合。


    另外还附上了二人的出生年月,就差没报身份证号码了。


    “克绍箕裘?”爸爸指了指中间的成语。


    “就是继承家业,日常不太用得到。”陆叔叔解释道。


    “可这也没直接说非结婚不可呀,是吧?”爸爸还是不松口,“我还是那句话,得看孩子们的意愿。”


    “对菀柔来说,实在有点突然。”妈妈扶住额头,太阳穴突突地疼。


    “我倒不觉得意外。”以江菀柔对外公的了解,百分百是他本人的意思。


    “什么?”一众目光盯紧了她。


    “啊,我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就是觉得确实是我外公的风格。”


    “那迦南呢?”妈妈不安地瞄了一眼。


    陆迦南从头到尾都没有讲话,仿佛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这个嘛,我上网查过了。法律没有没有规定娃娃亲的效力,只具有道德上的约束力。也就是说,如果双方都不同意,也没关系。”


    “我同意。你呢?”江菀柔再一次语出惊人。


    * * *


    陆老头也就是陆迦南的爷爷,也是海州下辖的十几个镇子里最大的农场主,在太湖边坐拥良田两千亩。村里年轻劳动力少,老爷子又另外承包了近千亩地,总计将近三千亩,相当可观。


    虽说一个在市里,一个在乡下,但陆家和江家是实打实的世交。


    稻花香糕团得以不断壮大绝对离不开背后百十来年里的优质原料供应商--陆家。


    陆家早在民国时期就在当时还是海州镇的县城里开办了米行,除了优质糯米,还出售各种五谷杂粮,比如大麦、赤豆、香芋,主要就看当年田里能长出什么来。


    陆家的紫东牌赤豆经过历年选育和优化,已成为海州本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还曾经代表本市参加过农业国际博览会,并斩获金奖。紫东赤豆皮薄肉厚,煮后即化,容易成沙,口感绵软。


    稻花香糕团的豆沙馅儿原料都是直接从陆家采购的紫东赤豆,按照预估的订单数当天早上开始现做,熬煮四个小时,有多少用多少,不过夜也不剩余。


    江菀柔尤其喜爱外公亲手熬制的豆沙馅儿沾上一点桂花酱,强强相遇后融合,带来无比美妙的五感盛宴。即使不做糕团,单吃也是极美味的。


    陆老头今年八十二,几十年来不下百次地拒绝了儿子邀他到海州市同住的请求。


    每次顶多待上两周,他就觉得胳膊不是胳膊,腿不是腿,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就吵着要去医院看病。


    但只要回到海州乡下,两脚踩上田埂,立马活蹦乱跳。


    到了医院,翻来覆去也查不出什么毛病。后来闹得医生实在没有办法,只说心病就按心病医。


    药不用吃,守着田地,自然治愈。


    陆叔叔虽留着农民的血脉,但年轻的时候一直都在读书,并不会种地,开始是在县城,后来到省城,然后一路读到了大都市上海。


    他在大学里遇到同乡的云阿姨,后来两人携手升学读博,最后海州大学当了老师,为百年地主陆家增员了两位知识分子。


    陆老头起初十分满意,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独自守着三千亩良田,却越来越心虚。按照他的理解,这是忘记了农民的根,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给打倒了。


    长孙取名迦南,是传说中流奶与蜜的丰饶土地。


    书还是要继续读,但陆老头希冀他能成为中国第二个袁隆平。


    最终,在他的强力干涉之下,学生时期同样不曾下过地的长孙陆迦南被安排学了农学,也是前两年刚从国外回来,听说学的是有机糯米的种植方法。


    现在,这三千亩良田背后实际的管控者是陆迦南。


    回来没多久,他就对田地原来的配置做了不少的调整,三百亩留作自用地和实验田,专门研究有机糯米的改良。


    另外五百亩地在一季收获之后被改造成了集民宿、农家乐和海州糯米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基地。


    改造刚刚开始的时候,陆老头气得在家跳脚,捶胸顿足,大呼家门不幸。


    项目开始的第二年得到了海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并作为示范样本作为推广。


    陆老头既开心又难过,郁闷之下一路搭乘进城的货车找到了江师傅家。


    同为被时代抛弃的天涯沦落人,格外惺惺相惜,一边数落孩子的不懂事,一边忧心将来的家业何去何从。


    不知不觉,从儿子女儿聊到了孙子外孙女,解决问题的思路一闪而过,农田也好,老店也罢,肥水不流外人田,二合一不就成了嘛。以后陆家的东西就是江家的,江家的东西也是陆家的。


    二人一拍即合,在月黑风高之时趁着酒劲儿,二人立下了陆家和江家结为秦晋之好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