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其他小说 > [美娱]恰逢其时 > 303 第三百零二时 分割通牒

303 第三百零二时 分割通牒

    回到美国后乔琳没有在洛杉矶待几天, 就直接飞到了纽约。在同沃纳的另外几位大股东见面后,她约见了沃纳现任董事长杰瑞·莱文。


    花了一点时间寒暄后,乔琳直接切入了正题:“杰瑞, 我们应该把线上美国分割出去。”


    莱文根本没想到她是来提这个的。他甚至觉得这个主意很滑稽,公司里其他人或许会忘,他可不会忘乔琳是怎么拿到沃纳的股权的,她过去可是线上美国的主要股东。


    “乔琳,这是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我们正在跟微软谈判关于广告联盟的事,这对线上美国部门来说很重要……”


    乔琳耐心地听着他的说法, 无外乎就是“线上美国现在的广告业务势头非常好,只要我们增加更多订阅用户, 加强雅乎这个门户网站的建设,我们就能拿到更多广告费用”之类的想法。哦,现在还加上了“我们可以跟微软一起建立广告联盟, 强强联合”的主意。


    莱文最后用一个非常美丽的愿景结束了自己的发言,“如果我们的战略成功, 这个部门会价值500亿美元, 这是沃纳媒体的未来。”


    乔琳听到这里时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不耐烦了。


    “杰瑞, 你没搞清楚一件事, 我不是在跟你商量, 我只是在告诉你我的决定是什么。”


    莱文非常震惊地看着她,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下了这个决定。


    他从座位上站起身,“乔琳,线上美国的状态正在好转, 上个季度数据和互联网部门的总营收增长了29%,线上美国的经营收入有11亿美元,全集团的自由现金流超过了26亿美元, 我们现在非常接近我们全年的财务目标了。”


    乔琳抽动嘴角冷笑了一下,“你为什么不提出版部门和线上美国部门这两处的折旧和运营成本呢?它们的表现下滑直接抵消了有线和电影娱乐部门的收益。而我们现在还有161亿美元的负债。你应该还记得我们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媒体公司,不是互联网公司。”


    乔琳顿了顿后说:“我们应该趁着微软和谷鸽或者别的什么电信集团对线上美国还感兴趣的时候把它卖掉。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得把出版部门卖掉了!”


    莱文叹了口气,坐回到座位上,“你为什么这么肯定线上美国不可能成功呢?”


    “杰瑞,你上网吗?你自己使用线上美国吗?拨号还是宽带?”


    莱文没作声。


    乔琳忍住了对面前的这位已经66岁的老头子翻白眼的冲动,接着说:“我都不用。线上美国的用户都在已经在投奔宽带了,如果不是我在线上美国的即时信息程序中仍然有些老朋友,我都会忘记这项服务。”


    她叹了口气,“你知道更糟的是什么吗?我已经不算年轻了,我身边的所有更年轻的孩子没有一个是线上美国的用户,甚至我的安保主管,乔治,他在Windws 95发布的时候都还搞不清楚到底怎么用电脑呢,他都不用我们的服务。当我听到他买了一台电脑却想要搞清楚如何删除电脑出厂自带的线上美国程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个部门已经没有未来了。”


    乔琳没有管莱文越来越难看的脸色,继续说着:“现在打开线上美国的聊天室群组,你知道最活跃的用户是什么吗?是那些不停发着成人信息的机器人账号。我不在乎线上美国的CEO在你耳边设计了什么美梦,我们要把线上美国分割出去。这是我的最后通牒。”


    莱文皱着眉头反驳:“你不能这样一意孤行!董事会不会同意的。”


    乔琳摇摇头,“只要我有足够的说服力,我就可以这样做。你还记得吗?我是董事,我还是这家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如果我真的想做某件事,我就能做到。”


    “如果我们分割线上美国,这是我们估值最高的一部分资产,这会让沃纳看起来非常糟糕。”


    乔琳面无表情地盯着莱文。


    莱文有点颓丧地低着头,嘴唇颤抖着,“你会让我看起来很糟糕……我会变成本世纪最大的傻瓜,一手促成了历史上最失败的交易。”


    乔琳叹了口气,平静地说:“杰瑞,你得明白,你已经是了。在你命令董事会同意并签署线上美国并购沃纳的协议时,你就已经是了。”


    这是乔琳还是线上美国股东时都不了解的事,是她正式进入沃纳董事会后才听说的——时任沃纳董事长的莱文在收到线上美国发出的并购邀约后,没有同其他高层商量,独自一人做出了决定。等到其他高层听说这件事的时候,两家公司在三天后就签署了那份堪称“世纪交易”的并购协议。


    这是典型的美式公司病——股权分散导致公司董事会独大,管理层更在乎自己的利益而非股东的。


    如果沃纳宣布他们要分割线上美国,让后者独立上市,那么这就意味着沃纳正式承认外界的判断是对的,这起并购对沃纳来说是场彻头彻尾的失败。


    更重要的事,莱文知道如果自己这么做了,他的董事长生涯也绝对到头了。


    乔琳反而得承认,对线上美国的股东来说,在当时互联网泡沫达到顶端的时候,用线上美国的股票买到真正值钱的沃纳资产,着实不算是彻底的坏事,至少确保他们的股票没有在泡沫破灭的时候完全变成废纸。


    乔琳叹了口气,从她带来的文件中找出了一份文件放在莱文面前。


    “杰瑞,是时候了。我们的股东卡尔·伊坎正纠集了一部分股东威胁要发起诉讼,他们现在已经有3%的股票了,如果他们说动约翰·马龙,他们一共会有6%。这是伊坎方面拿出的报告,他们想要把整个集团拆分成线上美国、电影和电视、出版以及有线电视四家公司。他们还想要一笔价值2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


    莱文接过报告,快速地翻阅起来。


    “我们都知道他的这个想法不可能实现,至少他拥有的股份还不够摆平我们所有人。可我们至少得拿出很大的一笔钱来回购股票,否则他不会满足的。当然,对你来说,更重要的是他跟弗兰克·比昂迪走得很近,他想要比昂迪进入董事会。你们是老朋友吗?我记得比昂迪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是HBO的董事长兼CEO?至少他在维亚康姆当CEO的时候你应该认识他,对吧?”


    乔琳耸了下肩,挑眉轻笑着说:“直白地讲,比昂迪确实是个不错的董事长人选,除了他是维亚康姆系的前高管外,没什么重大缺陷了。”


    说到这里,乔琳的潜台词已经昭然若揭了。莱文的脸色几乎像是被人打了一样难看,乔琳如果跟伊坎那帮人站在一起,后者就有了不止一个董事会的代表,还会在拥有至少10%股票的前提下拥有超过15%的投票权,这也意味着他们真的有强迫他下台的可能性,这可能性还非常高。


    乔琳轻轻地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站了起来。


    “杰瑞,是时候了。我在以朋友的身份提醒你,在华尔街的野兽们把你撕成碎片之前,给你自己留个机会好好地说声‘再见’吧。”


    离开莱文的办公室后,乔琳叹了口气。


    即使她已经做过很多次类似的事了,她也还是不习惯扮演坏人。莱文的董事长席位只能说是分割线上美国的“连带伤害”,他作为企业家的声誉已经同后者紧紧地绑定了。尽管乔琳非常怀疑纵使她不来做这个最后通牒,莱文是否还能在这项交易后留有什么体面,但她毕竟加速了他的退休进度。


    可她又能怎么办呢?她只能继续重复那句老话——这是对公司而言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也是对她自己而言最好的选择。


    至于沃纳的董事长席位……


    乔琳想到这里时刚好走出沃纳大厦。她回头看了一眼这栋纽约市最贵的建筑,露出了一个几乎看不出的微笑。


    她不可能让这位置直接落到别人的手里。她始终都记着她到底是为了什么才抛弃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来沃纳工作的。没什么比沃纳这种股权非常分散的大型集团更适合她的计划了,她不需要拥有大量的股权就能接触到最大的权力。


    当然,分割线上美国的速度不会很快,他们需要先把它装饰一下,然后再扔到市场上,诱惑那些在广告和电信服务领域有野心的公司竞价,最后买下这个正在不断减值的资产。


    乔琳有点头痛地揉了揉太阳穴,她也不知道微软到底愿意出多少钱,或者有没有别的公司愿意出更高的价格。


    她总不能指望天上突然掉下个富豪把线上美国打包端走……


    她还得跟伊坎和约翰这两个大股东通话,确保他们不会立刻逼迫董事会出售有线电视部门,还得要他们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2005年7月15日,沃纳媒体集团宣布前NBC高管兰迪·法科将担任线上美国部门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者立刻宣布线上美国将制定以广告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削减成本,并将总部从杜勒斯迁至曼哈顿。


    与此同时,沃纳否认了将会分割有线电视部门的传言,承认他们已经与卡尔·伊坎为代表的激进股东达成了和解,未来会宣布有关的股票回购计划。


    为了处理这些事,乔琳要一直留在纽约。幸好波比已经放暑假了,诺顿也没有什么要在洛杉矶处理的工作,因此他们都在纽约团聚了。


    除去处理工作的时间,乔琳就一直在陪波比在纽约玩耍,唯一的烦恼就是纽约的狗仔居然比洛杉矶的还疯狂,即使乔琳拥有非常夸张的安保团队,他们也无孔不入。


    “乔琳·阿普尔比跟女儿闲逛巴尼斯纽约精品店,同埃德·诺顿共进晚餐”之类的新闻往往在第二天就能登上《纽约星报》《第六页》之类的八卦媒体。


    “戴着飞行员墨镜的乔琳·阿普尔非常罕见地带着3岁女儿出现在了公共场合。乔琳身着一身简洁的Aia黑色连衣裙,优雅又性感。她紧紧拉着女儿的手,似乎在弯腰询问女儿想要什么。


    同一天有人目击了这对母女出现在了Masa餐厅门口。忠实的纽约市民埃德·诺顿很快也出现在了Masa门口,并且给了乔琳一个颊面吻。相传这位前夫也是乔琳女儿的教父。


    他们是否享用了这家日式米其林三星餐厅主厨、纽约市的寿司之神高山雅氏的服务呢?希望这顿价值350美元的makase晚餐物有所值。”


    乔琳忍不住对着诺顿念出了其中一份八卦,“我们现在终于可以确认乔琳的女儿,宝琳·阿普尔比-安德森,是金发。她没有继承妈妈的红发,这着实是种遗憾。”


    念完这段后,乔琳费解地问:“现在这些八卦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可报的,我完全不理解,他们难道不知道红发小孩小时候也可能是金发吗?只是没有那么金……”


    乔琳说着说着声音就低了下来。


    诺顿忍不住笑了起来,不知道是笑报道,还是笑乔琳。


    “乔,你是不是有点遗憾波比不是红头发?”


    “这个嘛,”乔琳耸了耸肩,“在她出生前我就知道她是红发的几率最高只有50%,这还是如果保罗有红发基因的情况。可据我观察,他家里人都是金发和棕发,波比最有可能是棕发或者金发。”


    诺顿从她的言语中听出了那么一点不甘心,笑着摇了摇头。


    “乔,说真的,我猜她越长大会越像你。”


    诺顿忍不住看了一眼挂在乔琳公寓墙上的波比的照片。波比实在是个非常漂亮的孩子,金发,继承了父亲的蓝色眼睛,大笑起来时眼睛会像月牙一样弯起来,脸颊圆嘟嘟的,带着一种非常健康的红润,可爱极了。


    “每次我看到她的时候,我总是会想你小时候是不是也是这么可爱。”


    乔琳有点遗憾地说:“可惜我小时候没有留下太多照片,不过前段时间我毕业的初中给我寄了一封信,希望我回去给孩子们做毕业生讲话。我答应了。希望他们还保留着跟我有关的档案。”


    诺顿有点惊讶地挑了下眉毛,“你的初中?我从没听你提过。”


    “卡奎内斯中学。你知道卡奎内斯在哪儿吗?它离洛杉矶还有段距离呢,比里士满还要往北,在旧金山湾区的东湾沿岸。它所在的那个县被称作克罗基特,也被人们称作‘糖城’,因为它实际上是个企业城镇,镇上的大部分人都为加州和夏威夷糖业公司工作,他们的生活很简单,长大然后进入糖厂工作,就这么简单。我住在那儿是因为那个时候我被加州的福利系统分配到了那儿,你知道的。”


    诺顿摇了摇头,“我听说过卡奎内斯海峡,可我从来没去过克罗基特。”


    “我猜到了,”乔琳笑起来,“我其实没有真的从那儿毕业,我只在那儿待了不到一年。那之后我妈妈的朋友遇到了我,我差不多是辍学了,也有点像是家庭学校,后来我们去了日本。剩下的你就都知道了。不过有趣的是,你还记得那个乐队Green Day吗?”


    “你喜欢的那个?”


    “是的,他们去年发行了那张叫《Ameri Idit》的专辑。”


    “你简直迷恋那首《Bulevard f Brken Dreams》。”


    “它的编排太完美了……”乔琳忍不住要夸奖一下,又摆了摆手,转回了正题,“这乐队的主唱比利·乔·阿姆斯特朗跟我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在这学校上学。”


    诺顿有点惊讶地问:“你们互相认识吗?”


    “我其实不知道,我在中学时可不是个很合群的孩子……”


    乔琳又忍不住补充道:“我不觉得像比利那样的乐手会很合群,可你得明白我在中学时也独来独往,就像是完全不跟人来往……现在想想,我没被霸凌都算是‘幸运’了。”


    诺顿笑着摇了摇头,“我在中学时也很独来独往,有点像是被孤立了,可你的情况,我觉得更像是你主动孤立别人?”


    乔琳撇了撇嘴,“我觉得他们所有人都很无聊……我那时候太倔强了,只有书是我的朋友。”


    诺顿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头发。


    “不管怎么说,埃迪,你得明白,这种公立中学里的孩子都跟我过去的处境差不多,他们来自工人阶级,不至于饿肚子,却也很穷。我听说这个学区的学生一直在流失,导致学校能从政府拿到的钱在不断变少,不足以支撑他们开展更多课程。对于这些没有选择的孩子来说,他们就失去了参加基础教育之外的活动的机会。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这就意味着系统性的竞争力落后。所以我打算在那儿设立一个基金,捐赠更多艺术和体育课程。”


    “听起来很棒。”


    乔琳突然笑起来。


    诺顿有点疑惑地看着她。


    “我只是突然想起我小时候绝对不会想到我会过这种生活……不过其实也没有差太多,我小时候一度想成为吉他手。”


    “因为喜欢吉他吗?”


    “不全是,只是我听说过有人靠这个变成了有钱人。现在,看看我,我住在一个有24小时常温泳池和家庭影院的大房子里,我女儿一学年的学费就需要5万美元,我每月会花3000美元在装饰房子的鲜花上……这是种疯狂的生活。还有你,我跟一个祖父上过《时代》杂志封面的男人结过婚,我自己也许有一天也会上那个封面。”


    乔琳说到这里时朝着诺顿眨了下眼睛,“希望是因为一个好的原因。”


    诺顿笑了起来,“你是个活生生的美国梦。”


    乔琳挑了下眉后回答:“没错,我是。而且你知道什么最有意思吗?”


    “什么?”


    “我起步于继承来的财富。有些人会直接忘记这一点,有些人会永远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