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其他小说 > 修行大道 > 第26章 修行大道(第21篇)道法篇

第26章 修行大道(第21篇)道法篇

    一、原: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二、译:认识非常非常大的,以至于大到空的东西,和它的运化现象,只有从道里面找。道这个东西,只有在恍和惚的状态中可以体现出来。在惚和恍的状态中,里面有它的景象;在恍和惚的状态中,里面有它的事物反映;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状态中,里面有它的精华,它的精华是事物的真实反映,在这其中有它的信息。从现在的,追溯到古代的东西,能叫出名字的事物是存在的,大家可以观察得到的。我又怎么能知道大家的情况呢?就是以这种状态来知道的。


    三、分段译文及解析:


    1、(1)孔德之(2)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3)惟恍惟惚。


    译文:认识非常非常大的,以至于大到空的东西,和大到空的东西的运化现象,只有从道里面找。道这个东西,只有在恍和惚的状态中可以体现出来。


    (1)孔德:孔通空,德为方法与行为。孔德既是了解认识大得乃至空无的东西的方法与行为。 (2)容:运化现象。


    (3)惟恍惟惚:恍为自我感觉到的光阴、时间的流动现象的反应。惚为自我心意感觉到的忽然之间之中的状态。恍惚超越了现实中具体时空的体会和感知,无时空度量性。恍是感知到客观实在性的现象,惚是好比打开了自我的这一扇门,接收到了外部事物。惟恍惟惚既是打开了自我心意与状态,并进入与外部时空相合的境界中。


    解析:修道者需要认知浩瀚的宇宙空间,只有从修道里面找,那么如何认知道呢?只有用恍惚的境界去体验道及其现象反应。这恍惚的境界就是修道者“致虚极守静笃”的禅修功态,这样就可以“破我执”,打开自我心意与状态,忘我无我进入与时空相合的功态中。


    2、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译文:在惚和恍的状态中,里面有它的景象;在恍和惚的状态中,里面有它的事物反映。


    解析:在恍兮惚兮这个功态中,就好比我打开了自我的门窗,与外界沟通交流映合,可以感知到事物客观实在性的景象;在惚兮恍兮的功态中,就好比外界的东西在敲打我的门窗,我将自我的门窗打开,就了解了外界事物的状况。


    3、(1)窈兮(2)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译文: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状态中,里面有它的精华,它的精华是事物的真实反映,在这其中有它的信息。


    (1)窈兮:时间的深远,超越时间。 (2)冥兮:空间的深远,另外的空间,超越空间。


    解析:在这个状态中,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各个时间与空间的信息都是存在的,其中有独立的特殊的精华信息,这种精华信息是可以反映事物具体的运行状态与发展变化轨迹的,是真实的,因为这真实的事物中有它独特的信息。


    注:请看本书前言中关于合成信息与特性信息的论述


    4、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译文:从现在的,追溯到古代的东西,能叫出名字的事物是存在的,大家可以观察得到。我又怎么能知道大家的情况呢?就是以这种状态来知道的。


    解析:信息是超越时空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轨迹,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其信息可以反应出来,只是看能否掌握得到。如果以修道的境界,在恍惚之中,窈兮冥兮之中,是可以掌握这些信息的。在这个状态中,从现在的到古代的信息,都可以使其显现出来阅览。这一境界,也同样可以知道当时众人的情况以及众人以后的变化情况。


    四、运用法门:本章论述的是修道功态中的关键之处—恍惚。其重点是需要修道者打开自我心意与状态,忘我、无我进入与时空相合的功态中。功态中出现的景象反映,修道者不要追求,不宜宣讲,那是修道的必然过程,很多修炼者都可以出现。虽然应该可以达到如第四十七章讲的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或传说中诸葛亮不出茅庐即知三分天下的结果,但那不是真正的修道者所追求的,修道者自己主观上也并不想知道那些所谓的天机。真正的修道者不会把功态中的所谓天机说给人知道,以免出现不当结果,毁坏修行,所以会知而不讲。


    修道者要淡泊名利,不要到处宣讲、夸耀自己有所本领。宣讲、夸耀自己的人,并没有真本事;吹嘘自己得道、成道的人,并不懂真道,其真实的目的不是求名就是求利,而往往又没有多少实在功态,因为名利之中合成信息场泛滥,假多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