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526章 了解塞外 绝户计

第526章 了解塞外 绝户计

    皇帝苏河准备就餐,品尝新品种大肥猪。


    他在吃饭之前,先沐浴更衣,换了一身衣服。


    牲畜育种研究所类似大型养殖场,牲畜生活的地方,都有极为浓重的味道。


    皇帝苏河表现的平易近人,但这些味道真会影响食欲。


    吃饭之前,所有人都会清除身上的异味。


    中午时分,皇帝苏河邀请随行的官员和当地各界代表吃午餐。


    皇帝苏河坐在主位上,看着桌上的菜肴,猪身上各处的肉,都做成一份菜。


    御厨把最平常的菜,做的色香味儿俱全。


    皇帝苏河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茅台酒,示意正式开始就餐。


    参与酒宴的人员,这才开始动筷子,他们显得很拘谨,整个宴会都很安静。


    皇帝苏河夹了一块红烧肉送到嘴里,肥而不腻,一股浓郁的肉香留在齿间。


    他点点头,称赞道:“味道很好,很正宗的猪肉,只以味道而言,这种猪肉不愁卖。”


    柳如是咽下口中的肉,开心的说道:“咱们大华的猪肉,不只是进入寻常百姓家,王公贵族也喜欢吃。


    咱们这里的猪肉,没有腥骚味儿。


    我吃过欧洲带过来的肉肠,他们那里的猪肉肠,有一股很浓重的腥骚味儿,只有贫民才吃猪肉。”


    皇帝苏河笑着说道:“咱们祖先早就发现,骟掉幼猪之后,猪肉才不会有腥骚味儿。


    猪也会变得能吃,可以长得更肥,它还丧失了攻击性。


    正是有这么多好处,才会把猪骟掉。


    欧洲那里的人,他们可不会骟猪。


    这也是欧洲贵族吃牛肉羊肉,却不爱吃猪肉的原因。那里的猪肉不好吃。”


    皇帝苏河与众人,谈论着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


    酒宴很快结束,皇帝苏河在饭后,召见三名前往塞外做生意的商贾。


    他从官员口中听到的塞外情况,一切都向好的方面发展。


    皇帝苏河想了解民间真实的体验。


    这些在张家口中转,准备前往塞外做生意的商贾,他们是最合适询问的对象。


    这些人走南闯北,见识广阔,心思更灵活。


    皇帝苏河刚喝完茶。


    周方志公公,带着三名商贾,来到皇帝苏河的房间。


    他们见到皇帝,双膝一软,立刻跪下行礼。


    “草民晋商李青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草民徽商杜明锦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草民唐山商人齐云启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苏河看向这三位商贾,他们都是实力处在中游,亲自往塞外跑商的商贾。


    这些人亲自了解塞外情况,不是道听途说,才有可信度。


    这个阶层的商人,他们实力不强,又没有官方背景,还能接触到蒙古部落的贵族。


    他们在塞外做生意,能接触到较真实的情况。


    皇帝苏河认为,他从商贾这里了解到的塞外情况,要比当地官员汇报的更加清晰。


    官员为了怕担责,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他了解得很清楚。


    皇帝苏河语气温和的说道:“平身,朕这次找你们来,就是想向你们了解塞外的真实情况。


    有什么难言之隐,无需隐瞒,朕会为你们做主。”


    三人互相看了看,李青最先站了出来。


    他开始还略显紧张,语气很快就变得极为流利,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陛下,草民就说一说与塞外蒙古部落做生意的情况。”


    李青简要介绍他的出身,山西大同人,世代经商。


    大明朝还在时,他们就与蒙古部落做生意。


    暴利的大生意,都被晋商八大家垄断。


    他前往蒙古贩卖一些茶叶和调料,收购那里的皮毛。


    这条商路一直很稳定,直到大华成立,派兵清扫草原。


    李家联系多年的漠南蒙古部落,被大军扫平。


    李青只能带着伙计,重新打通贸易路线。


    这个时期草原激烈动荡,部落之间起起伏伏,相互争夺地盘。


    李青没有和草原部落建立稳固的联系。


    直到和林城被大华掌控,在那里成立了贸易集市。


    他们这些小商人,只需要办理一个摊位,就能与数百家蒙古部落做生意。


    有着朝廷居中担保,他们可以信任蒙古部落,正常做生意。


    ……


    皇帝苏河听着这个叫做李青的商贾,讲述他的经历。


    这人事无巨细,说着他经商的经历。


    他言语之中,也谈到与蒙古部落做生意的情况。


    从他的经历,能看到部分蒙古部落的表现。


    甚至对比他之前说的话,能看到蒙古部落的变迁。


    但这个人说话太啰嗦,还一直没有说到重点。


    皇帝苏河渐渐皱起了眉头,他不想听商贾的人生经历,而是他们对塞外贸易和蒙古地区的看法。


    他让人找到了三位典型的商贾,却没有预料到,有人表达不行,抓不住重点。


    皇帝苏河轻咳了一声,让这个名为李青的商贾,停止阐述他的人生经历。


    他再次开口强调道:“朕想要了解塞外贸易的情况,例如商品的税费、交通是否便利、哪些商品受欢迎。


    还有蒙古部落的情况,他们是否持强凌弱,能否熟练说汉语,两方进行交易是否顺畅。”


    名为杜明锦的商人,他用余光看了李青一眼。


    这个北方大汉太着急,说话又很啰嗦。


    明显不是一个出色的商人,而是靠着家族的实力和大时代造成的环境,挣一些辛苦钱。


    他根本没有发现,皇帝陛下到底想了解什么东西。


    杜明锦有了李青的前车之鉴,他介绍的东西就很有条理。


    “陛下,前往塞外贸易的商品,如果卖给零散的部落,不需要缴纳商税。


    在塞外的大城市中售卖商品,则要去当地缴纳税收。


    塞外比较稀缺的商品,主要有各种铁器、茶叶、食盐、粮食和各种药品。


    其中以药品最为缺少,治疗伤寒的一副药。


    内地只需要五十枚铜币,塞外那里则需要八百枚铜币。


    如果再往北走,能达到二三两银币一副药。


    草民在蒙古,主要购买羊毛和牲畜的皮毛,还有蒙古产的肉肠。


    蒙古主要销售畜牧业相关产品。


    食盐需求量比以前大增,这些蒙古部落把多余的牛羊肉用盐腌制好,制成肉肠或是肉干,售卖到内地换取银币。


    之前没有这种市场,内地的百姓富裕,才形成了肉制品交易市场。


    蒙古某些地方还发现矿藏,但这些矿产不对民间商人销售。


    张家口前往和林城,朝廷修建了一条简易的公路。


    路边有村子售卖食物和饮水,我们这些商人不需要带大量的食物和饮水,也不担心迷失在沙漠中。


    漠南蒙古因为与内地交流频繁,他们大部分人都能听懂汉语。


    会说汉语的蒙古人,占比也很高。


    草民前往的漠北蒙古,他与漠南蒙古完全不同。


    大部分蒙古人,都不会说汉语。


    但蒙古部落的儿童,他们会在屯田军定居的城镇上小学,这些儿童会说汉语。”


    杜明锦说完,他就退到旁边。


    齐云启看着其他两人都说完,只剩下他自己。


    杜明锦的说法,陛下没有出声打断,应该是他的内容,符合陛下的要求。


    齐云启知道自己绝不能学李青,要做到言之有物。


    陛下的一句夸奖,都会让他受用无穷。


    齐云启声音洪亮的说道:“陛下,草民主要经营各种铁器。


    例如铁锹锄头等农具和铁质的大锅与锅碗瓢盆。


    草民是做批发生意,只负责把货物运到塞外,不负责具体的售卖工作。


    但草民发现一个情况,漠北的生意更好,这样让草民百思不得其解。


    漠南大量养殖长绒羊,经济更发达,部落人口也更多。


    朝廷还在漠南推广土豆,需要的农具更多。


    他们的牧民有钱,能买得起铁锅,他们的饮食习惯,已经接近内地。


    按照草民以往的经验,漠南的铁器销量,应该会是漠北的几倍。


    现实中的情况,却是漠北够买的铁器数量更多。


    漠北购买的铁器,农业中常用的铁锹和锄头比较少。


    各种镰刀与叉子更多一些。


    草民认为,这种情况很不寻常。


    草民与漠北蒙古贵族有一定接触。


    他们学习汉语,仰慕大华的强大。


    但他们却不想要改换信仰,认同我们的祖先,而是继续信仰长生天。


    有些部落贵族,还会阻止部落的牧民,改变自己的信仰。”


    皇帝苏河听到这里,他忍不住叫好。


    “齐云启,伱这个情报太关键,朕重重有赏。”


    皇帝苏河立刻吩咐周方志公公,对着三位商贾进行奖赏。


    李青只是赏赐一百枚金币,杜明锦额外赏赐一块儿牌匾,齐云启除了牌匾外,再赏赐一副皇帝苏河的亲笔提字。


    齐云启领到这份奖励,他激动万分。


    只要大华帝国不短命,这份奖励足以传家,保证齐家上百年的富贵。


    皇帝苏河开始只是想要了解,塞外贸易是否与官员汇报的一样。


    他了解这三人的情况,塞外贸易很顺畅。


    蒙古地区基本能融入全国大市场之中。


    蒙古地区提供者原材料,消费各种工业品。


    这是一个极好的情况,进入火器时代,武力彪悍的游牧民族,再也不是农耕文明的对手。


    齐云启提供的情报太重要,漠北蒙古部落高层,有着很强烈的分离迹象。


    他们收集铁器,还没有引起皇帝苏河的警觉。


    这些蒙古势力无论想当二道贩子,还是储存备用,哪怕真把农具改成武器,影响都不大。


    但这些漠北蒙古贵族,影响到大华帝国的同化政策。


    皇帝苏河就准备动手,消灭漠北蒙古贵族。


    出现这种情况,皇帝苏河也有所预料。


    漠南、东北、西域这三个地方,都是大华皇家陆军打下来。


    唯独漠北,在兵临城下之时,他们选择投降。


    打下来的地方,可以彻底清除原来的统治势力,例如各个游牧部落的酋长。


    漠北蒙古那里,只是处理一些明面上不听吩咐的部落。


    大量的蒙古贵族势力,还在继续掌控部落。


    皇帝苏河在房间踱步,想着处理漠北蒙古贵族势力的办法。


    他们在当地,还有着很强的势力。


    不能操之过急,逼反了这些人。


    他们战斗力低下,但剿灭这些势力也需要花费不菲的经费。


    强势消灭漠北蒙古贵族,又会让其他蒙古贵族忌惮朝廷。


    皇帝苏河想到后世鞑清对待蒙古的办法。


    直接用黄教这种宗教控制蒙古,每家只允许一个儿子继承家业,其他儿子都进庙里当喇嘛。


    这是一个很好的计策,皇帝苏河却直接否决。


    用文化和信仰同化外族,这是大华帝国的国策。


    只是为了对付漠北蒙古贵族,给国策开一条口子,完全没有必要。


    绝不能因小失大,解决一个小隐患,为子孙后代造成一个大隐患。


    皇帝苏河皱着眉头,仔细思考更稳妥的解决办法。


    他想到古罗马的灭亡和后世老美某些州,底层智商捉急的样子。


    这两个毫无相关的例子,都与铅水管高度相关。


    血铅浓度超标,生不出来孩子,还会影响智商。


    皇帝苏河立刻决定在漠北修建自来水。


    大华帝国掌握打深井的技术,在漠北修建自来水,技术没有问题。


    漠北那些贵族势力,全部采用青铜水管。


    青铜价格高昂,又象征着身份,含铅量也不低。


    普通牧民舍不得安装这种自来水,贵族肯定会主动安装。


    铅水管这种绝户计,能彻底消灭一个部族,但见效太慢。


    皇帝苏河很快又想到另一个绝户计。


    在各地的矿场中,偶尔会开采出发光的石头。


    其中一些精美的石头,被世人称为夜明珠和宝石,献给皇帝。


    皇帝苏河看到这些宝石时,直接从房间跑了出去。


    天然发光的石头,九成九都含有极强的放射性。


    长时间接触这种放射性石头,必然会导致辐射病缠身,很快就会因病而亡。


    各地发现会发光的宝石,苏河全部让人用铅盒封装,埋藏在京城郊外指定地点,用于今后的研究。


    他决定挖出来一些,用它们来制作漠北贵族的官印。


    这些镶嵌贵重宝石的官印,必然会被贴身收藏,不出几年,这些贵族就会陆续死亡。


    大华帝国不动一兵一枪,彻底解决这些有反心的漠北贵族。


    哪怕是他们身体强壮,顶住铅和辐射的影响。


    这些人病病殃殃的身体,也无法支持他们的雄心壮志。


    皇帝苏河想到这两种绝户计,他都有些迫不及待。


    他立刻通知随行人员准备回京,让玄武卫去执行绝户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