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玄幻小说 > 双佩行 > 11. 一轨九州
    陈辞从下山后便要骑马赶回浮玉山。


    时间紧迫,无时间再回王府一趟了。


    师兄亦鹤先他几天也已返回宗门。


    浮玉山险峻挺拔,陡壁悬崖,行至山巅,便有云海相伴,苦极冷极,又多毒虫,山中多悬崖峭壁,且上山之路崎岖不易,又无山道,只一条云梯而已。


    因此世人鲜少入浮玉山。


    上阳宗就在那里。


    陈辞师从宗主玄灵子逯昀之,是上阳宗最小的弟子。


    自二十年前他上山后,宗门便不再收徒。全宗以求避世。


    陈辞在上阳宗生活了二十年,每年三月下山,四月回山门,师父让他回家去,陪伴父母。


    上阳宗是道宗,陈辞自幼便修剑道,他十岁生辰时,师兄亦鹤送他一把弯弓,自此,他便爱上了弓箭。因此剑弓双修。


    师父逯昀之鹤发童颜,能卜世间之事,参天下大势,奇门遁甲,无所不精。更何妄人之命格,更是不在话下。上阳宗弟子各个身怀绝技,因此被时人称之为天下第一宗。


    但宗门隐蔽,为求自保,上阳宗避世而居,不见世人,宗门自给自足,足够清苦。浮玉山的天梯只有宗门之人才能寻到。四周皆被阵法相护。


    宗门子弟下山后,其师父便会与其断了恩义,既算学成出山,也算驱逐师门。


    凡入世者,皆不可提及自己上阳宗弟子的身份。


    因此,天下诸国,从来礼让三分。宗门以外三十里,军队不入之。诸侯不伐之。


    二十年前,宗主亲自将陈辞抱回了宗门。从那时起,上阳宗无一人再离宗门,也再未有世人进入浮玉山。


    陈辞幼时得知此时,颇有些自责,自觉因自己之故,害了师兄们不能入世。


    却遭到了师兄们的嗤笑,都道:“下山有何好?多是红尘中事,不胜烦扰。诸君皆是自愿守宗门,断烦恼。”


    陈辞自责之心稍减,后来大师兄随他下山,时常向他抱怨,说这红尘中事果真烦恼,不如上阳宗清净。他才真正明白,原来师兄,师叔们没有安慰他,都是真的。


    但上阳宗隐世二十年,此前下山的弟子不知在各国政坛爬至何处。时至今日,几乎没人再主动提起上阳宗来。


    只有盛京,提起南仪王世子来,才会想起那个天下第一宗。


    世人皆知,南仪王府的世子是上阳宗弟子,因此为避祸,师父再不允许宗门师兄们下山入世。


    以求自保与安稳。


    陈辞降生之时,南仪王大喜,那天,逯昀之下山直取王府,言与这小世子今生有缘,要带陈辞回宗门。


    这是逯昀之第一次入世,他言明,若是世子不入宗门,恐怕天不假年,活不过二十岁,南仪王与王妃虽有不舍幼子,但想到上阳宗占卜极灵验。实在不敢拿儿子做赌。


    夫妻二人哭着看着逯昀之将儿子抱走。


    欣慰的是自六岁后,每年都会送陈辞回王府过上一月,以享天伦之乐。


    陈辞虽没于家人相处过多少日子,但天地秩序,人伦纲常他是铭记于心。


    因此孝顺父母,忠君爱国便成了他的本能。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之恩,永生难报。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国民养之,无以为报。


    三月前,陈辞满二十岁,师父让他下山。


    他虽不舍,却也知道山下的父母在哀哀等待,他是南仪王独子。王府在等他归来。肩上的责任,他一日也不敢忘怀。


    陈辞拜别师父,等着师父驱逐他出师门,让他不要再回来。


    可师父只是抚弄着鹤白的胡须道:“路途艰险,让你大师兄陪你去罢。”


    他拍一拍陈辞的肩,笑道:“可别忘了宗门的路。”


    陈辞哪里还能不懂,这是还认他是宗门弟子的意思,慌忙拜谢师父。


    逯昀之摆摆手,让他赶紧去收拾行李,不日便要下山。


    陈辞起身,行礼道:“是,师父。”


    那玄灵子见他出门,才叹气皱眉。心道自己这可怜徒儿,真是个短命之相啊。明明出身高门,冰壶玉尺,又有一颗赤子之心。却命格中有三难实在是难以躲开。


    如今他已在上阳宗度过二十载春秋,命中死劫已过,唯有这情劫与生劫,得靠他自己去参透了。自己也垂垂老矣,受尽了天道惩罚。如今也该放他回去,他的归途本也不在这浮玉山。


    逯昀之哀叹一声,陈辞是他的小徒弟,也是他最后一个关门弟子了。他叹息:劫数啊劫数……


    陈辞虽在浮玉山过来二十年,与世人隔绝,但诗书,骑射,剑道,礼仪无一处落下。皆随宗门师叔,师兄们修行。


    他修剑道,却也是个真君子。


    陈辞随师兄亦鹤下山回王府,一路上见到饿殍遍野,赤野千里。便眉头紧皱,一直赶到盛京,心中郁气都未消散。


    盛京的景象与其他州府完全不同,还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回府后,南仪王府便搭起了粥棚,发起了棉衣。


    陈辞推掉了每日其他贵子的邀约,和师兄往这盛京最穷苦的街上跑。


    也曾问过父王,为何盛京内奢靡至此,四十八州府如今已快无人烟,百姓无不哀哀求生。


    可父王只是叹息,将王府的折子拿与他看。


    这几年,南梁十几州暴雨,洪灾害人,百姓失了家园,流离失所,都往这盛京奔赴,亦或者去其他州府。衣不果腹,褴褛而行,很快便爆发了瘟疫,各地州府长官纷纷向陛下求银以镇灾民。可可连年兴建寺庙,国库空虚,无余银可供。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死伤者不知凡几。陛下仍旧沉迷佛道,不肯直面现实。


    可天下没有不是的君父。


    南仪王愁苦啊。南梁国祚延绵六十余年,可不能毁在他与兄长的手中。


    因此,陈辞和父王准备面陈太子,求太子能够以皇族的名义筹银赈灾,以保社稷。


    没想到,不过下山三月,竟收到师门的传信,让他速速回宗门。


    陈辞不敢耽搁,向父王母后辞别。


    母后却如同摧了心肝一般,以为他又要回山再待二十余年。自己柔声安慰也没有用。便只能做保不日便归。


    王妃仍旧担心不已,提出要他陪着去皇觉寺祈福。他怕师门有难,便让师兄先行一步。自己随后便赶去。


    陈辞沿着索道前行,浮玉山的大风仍然如刀子一般划着人的面皮疼痛。


    行至一处瀑布,陈辞扣住山壁机关,那瀑布水流被引至别处,如此机关,要登上浮玉山又有几十处,更别说山门处的迷雾林与机关阵了。


    陈辞赶至宗门,与诸位师兄稍稍叙旧,得知最近却无事发生,长老,师叔门也都好好的。并无人闭关,也无人出世。


    得知一切安好,他便放下心来,拜别各位师兄,自己往主殿赶。师父便住在那里。


    陈辞在门口叩首行李:“徒陈辞,拜见师父。”


    逯昀之听到他的声音,便道:“进来吧。”


    陈辞起身进去,逯昀之让他坐下。问道:“这次下山,收获如何?”


    陈辞皱眉道:“方知百姓苦,懂父母恩。”


    逯昀之点点头,又道:“可知为何急传你回宗门?”


    陈辞道:“弟子不解,求师父解惑。”


    逯昀之摸摸胡子,开口道:“与杭,你知晓,你命格中有三大劫,其中死劫已过,却仍有两劫仍在,自你来到浮玉山,为师日日都替你卜上一卦,二十余年了,从未有间断,日日卦象皆同,无一日有变。自你走后三月,为师观这卦象,竟有大变之象。实在不能安心。今日叫你来,便是观你是否安好,问你是否有难处?亦或者遇到了什么异事?”


    陈辞敛眉,细细的想了想,慎重道:“师父,弟子并未有何奇遇。也未曾有危险。”


    逯昀之暗道可能天道初显?并无外现?


    于是他道:“一轨九州,天下同风。这是你之前的命格。如今变了,且为师三日卜卦,日日不同。”


    陈辞起身,先行了已礼,才到:“劳烦师父辛苦。只是人心生一念,天地皆悉知。因果轮回,皆有前定。既是如此,弟子不惧亦不怕。”


    逯昀之含笑着点头,可惜道:“若你不是皇族,这道法自然,修无情道,忘时间愁苦,却适合你。”


    陈辞苦笑。


    逯昀之本想留陈辞在浮玉山多住几日再下山,师徒二人二十余年相伴,陈辞算是他一手带大,自然与别个徒弟感情不同。但陈辞始终挂念南梁百姓,不知父王有无递上折子,太子有无为百姓奔走。便向师父说了此时。


    一时逯昀之苦笑不已,忙赶着陈辞下山去了。


    陈辞和师兄向师父辞行拜别。还问道:“师父,弟子他日再来浮玉山,师父可别将弟子拒之门外。”


    逯昀之笑笑,他这个小徒弟鲜少有撒娇的时候,今日怕是因不能陪自己,心中愧疚,故而逗自己开心。


    逯昀之狠狠心道:“快些下山,小心夜黑行路。万事自身安全为重。”


    陈辞起身,快步向山下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