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穿越小说 > 首辅家的傻儿子 > 第972章 教育是国之根本

第972章 教育是国之根本

    紫宸殿内。


    上至皇帝,下到文武百官,目光都直勾勾地看着秦游手里那厚厚的折子。


    他们都不免头疼。


    秦游每每上这么厚的折子,总没有好事。


    特别是昌鸿达,心中更是不安。


    关于教育的折子。


    秦游这小兔崽子分明是冲老夫来的。


    “秦游,你不要太过分了。


    学堂老师进入国子监任教已经是老夫退了一大步了。


    你不要得寸进尺,在陛下面前嗤谈教育。”


    秦游看昌鸿达如此激动,也没在意,反而一本正经地开口反问。


    “敢问昌祭酒,教育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呃……”


    昌鸿达怔了怔,竟然一时无法回答。


    不仅仅是他,其他人也是同样露出怔神的模样。


    他们从未考虑过这种问题。


    不过昌鸿达只是愣了几秒就立马回过神来。


    他看着一脸正色的秦游,就知道对方必然已经有了准备。


    他淡淡道:“儒家讲究的是有教无类,教育的目的自然是传播伦理道德。


    它比国家的政令、律法更为重要和有效,前者可使民众‘有耻且格’,后者只能使‘民免而无耻’。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秦游颔首,拱手称赞道:“不愧是国子监祭酒,儒林泰斗,对教育的目的十分清楚,但……”


    昌鸿达听见这话时,心情瞬间舒坦了不少,脸上也浮现出笑容来。


    但秦游忽然一个转音,让他脸上的笑容一僵,只见秦游说道。


    “但我尚有疑问,还请昌祭酒和诸位同僚解惑。”


    昌鸿达心头不安地点头,“你说?”


    “敢问昌祭酒,你说儒家讲究有教无类。


    可为真否??”


    昌鸿达正想点头,但一想秦游必然不会问得这么简单。


    他蹙着眉头,没有开口。


    但礼部尚书闻肇梁出班替他回答,“自然是真的!!”


    秦游眼眸深邃地看向闻肇梁。


    “闻尚书,有教无类我若记得没错的话意思是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对哪类人都一视同仁。


    那请问大魏目前能写的出自己名字的人有几许?”


    “这……我……”


    闻肇梁人麻了,瞬间哑口无言。


    秦游这问题太过刁钻,直戳人心窝子。


    秦游把目光投向昌鸿达,问道:“昌祭酒,你说呢?”


    昌鸿达沉默了一会儿,郑重地拱手问道:“不知,还请秦首辅告知。”


    秦游转了个圈环顾四周,痛心疾首地说道。


    “不足一成!


    不!!!


    是一成都没有。


    大魏人丁将近七千万。


    仅仅是简单写自己名字的人不足一成。


    这就你们所谓的教育,所谓的有教无类??”


    昌鸿达神色阴沉,觉得秦游有些小题大做了。


    他呵呵冷笑,问道:“秦首辅既然都这么问了,必然有自己的高见。


    老夫倒要听听你对教育的理解。”


    秦游闻言,整个人都面貌都变得精神起来。


    他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所有人,开口。


    “教育是国之根本。


    现在大魏的教育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花销。


    只有达官贵人和富商地主们有这个钱出得起昂贵的学费。


    而真正的穷苦大众即便想送孩子去读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你们说的寒门寒门,难不成就是真的寒门?


    他们多是祖上没落之辈,曾经也辉煌过。


    真正的寒门是什么?


    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


    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农户,却承担着这世间最为沉重的徭役赋税。


    你说他们就不想识字,不想改换门庭吗?”


    这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对。


    有御史出班反驳,“秦首辅,你可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你可知道民众如果拥有过多的知识和信息,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威胁朝廷统治。”


    秦游扭头看向开口的御史,反问道:“像常御史所说,那为何历朝历代的百姓起义却不见少呢?”


    常砚脸色铁青。


    他发现秦游比他更要像御史,每一句话攻击力都直接拉满。


    这话虽然很好回答。


    但以秦游的尿性必然已经准备好了话来堵他。


    只是他要不开口的话,又显得不够有攻击性。


    这可是要被御史台的同僚笑话的。


    他咬了咬牙,反问道:“既然秦首辅对教育有自己的高见,那下官请问,百姓识字有什么好处?”


    所有人都视线一下子又回到了秦游身上。


    常砚感受到身上的目光消失,心里松了一口气。


    秦游蛮有深意地看了常砚一眼,慢条斯理地说了起来。


    他说了很久,足足说了半个时辰。


    最后,他干涸的嘴做着吞咽的动作,张口做着总结。


    “总之,大魏要想真正屹立在世界之林,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这扫盲是最为困难的一步,得需要几十年来进行。


    除去第一步扫盲外,第二步要做好适龄孩童上学。


    第三部就是做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国家相关专业领域人才的基地。


    高等教育也是关乎社会人才结构的稳定。


    只要在这三步内做好具有特色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就能为大魏培育无数忠于大魏,忠于皇帝的人。”


    龙椅上的皇帝双目射出灼热的目光。


    要真按照秦游的说法,开展这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可比那什么愚民的法子靠谱多了。


    只要忠于大魏忠于皇帝,大魏就可以万世永存。


    这时。


    昌鸿达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秦首辅,按照你的这个法子。


    读书人越来越多,科举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多。


    一万两万甚至是十万百万。


    届时,大魏真的有能力消化这么多的人?”


    秦游笑了笑。


    没想到昌鸿达今天给了自己这么多的惊喜。


    他拱手一脸敬佩地说道:“昌祭酒远见,小子佩服。


    不过小子也有应对方法。”


    昌鸿达见秦游这自信的模样,心里也是不由得佩服。


    秦游虽然嘴毒了些,但办事真是条理清晰,根本没有什么可说的。


    他倒是好奇秦游有什么解决的法子。


    他拱手道:“愿闻其详!”


    秦游旋即又把当代的模式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