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玄幻小说 > 科举文炮灰被弹幕剧透后封侯拜爵 > 46 第 46 章 新型教化
    第二天霍霖他们从迷迷糊糊中醒来, 第一时间去看自己写的文


    杨泰清手撑着下巴,说道:“感觉还是不错的,有点儿东西在里面。”


    晏温和霍霖明显被他这话给逗笑了, 确实是有点儿‘东西’在里面。


    【一大早起来就看到霍霖他们又搞出了新玩意儿了, 我看看这是什么】


    【我截图放大看过了,说实话, 还是有点儿晦涩难懂, 毕竟是给对律法不太熟悉的人看的,会建议尽量写的通俗易懂】


    【是的,我觉得他们已经尽量在写好了, 但是多年来的用词用语习惯还是局限住了他们, 写的太深了】


    霍霖:“……”


    霍霖看到弹幕的话笑容收敛了下,拿过杨泰清手中他们连夜写出来的话本子,晦涩难懂?感觉已经挺通俗了。


    不过反正还没有给杨大人,还有改进的余地,于是霍霖看着外面一大早就起来洒扫的小厮、婆婆。


    笑着对杨泰清和霍霖说道:“杨大人可能要等到很晚才会回来, 要不我们先试试看百姓能不能看得懂咱们这话本子?”


    杨泰清想了下也觉得有理,问道:“那我去街上拉几个百姓过来?”


    “然后等你被当成拐子或者登徒子的时候我们会去衙门捞你的。”晏温吐槽,和沈书曜待久了他也沾染上沈书曜吐槽的功力了。


    杨泰清不好意思地嘿嘿笑。


    霍霖笑了,他示意两位好友看向院外的那几个洒扫小厮和婆婆:“现成的百姓这不是有了。”


    于是三人就把外面的洒扫婆子和小厮叫进来,三人拿着书平铺直白的把故事讲给他们听,讲到最后看着几个小厮婆子略带困倦的眼神, 霍霖他们就知道自己的文章写的如何了。


    他们再仔细的审视自己的文章, 最后不得不说在这里面还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引经据典, 案例不够贴合百姓的生活,不够生动。


    于是他们重新翻开案例籍,专门找百姓在生活中容易碰见的问题来作为案例, 直接全部用大白话来写,能多白就多白。为了故事能够生动还尽可能的多写了转折,让百姓能够跟着故事调动情绪。


    终于又写出了几则,当把小厮婆子叫进来念给他们听,发现他们眼中终于不是出现困倦的时候,霍霖就知道他们成功了。


    时间在他们的尝试中来到了下午,三个人整理好东西,在杨府忐忑地等待着杨大人的到来。


    晏温微微有点儿紧张:“你说杨大人会不会觉得我们在胡闹啊?”


    霍霖这点儿把握还是有的:“向百姓宣传大兴律法本就是教化百姓的其中一个步骤,我朝还是沿袭前朝的做法,像读书一般在城楼那边向百姓讲解《大兴律法》,只是律法晦涩难懂,百姓一般不太感兴趣,所以对于律法的普及教化方法的改进在朝中也是经常被反复提起。”


    杨泰清点头:“确实,如果有更好的方法那自然是最好的。”


    此时已经差不多是杨大人下值的时间,霍霖他们现在待在杨泰清的院子中,已经与杨夫人说过,就等杨大人到家梳洗饭后,若有空就让小厮来叫他们。


    【他们忐忑的样子就如待嫁闺中的小媳妇儿一般。】


    【就如那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


    【哈哈哈,楼上你是多损啊!】


    霍霖简直被这诗句给逗笑了,竟然形容他们精心准备好故事给杨大人看的心情如小媳妇一般,不过这诗句写的是真的好。


    霍霖的嘴角不可自抑的弯了起来,被杨泰清以为他的内心充满了把握,不由得道:“我的道行果然不如霍兄,看霍兄这一点都不焦急的样子我就羡慕。”


    “霍兄那叫做胸有成竹,霍兄不是一直都是这么淡然的样子吗?”晏温说着又想到霍霖有时候如一条咸鱼的样子,补充道:“当然和我们一起躺的日子不算哈哈哈!”


    三个人皆有志一同的笑了起来。


    千等万等,终于等来了杨大人的召见,霍霖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去。


    一进去果然见到杨大人坐在书房的书案后,杨大人看到他们,笑问道:“听管家说你们有事情找老夫?”


    霍霖他们排排坐,杨泰清点头说道:“是的父亲,阿霖发现了一种对教化百姓还不错的方法,然后我们三个连夜试了下发觉效果颇佳,想问下父亲此法如何。”说完看向霍霖,要眼睛示意:阿霖!上!


    霍霖看杨泰清让自己上,便拿出手中的小本子双手递给杨大人说道:“我大兴朝百姓大多都目不识丁,学生昨天和杨兄和子长兄在书摊前发现可以把大兴律法蕴藏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当中,用话本的形式让百姓了解律法,便一起连夜写了几则故事。”


    杨大人饶有兴趣的翻开话本子,看上面讲的是一则关于牛的纷争,确实也是日常判案中可能遇到的,而这个故事重点讲了这个案例,在故事的最后面则是详细的关于故事中罪犯的惩罚。


    果然通俗易懂还有趣。


    杨大人看向自己眼里满是忐忑的儿子,再看向霍霖淡定自若的样子,真想叹口气,这不愧是一品大员的儿子。


    杨大人笑着看向霍霖:“此故事甚好,通俗易懂还有趣百姓对它的兴趣应是极高的,让百姓通过此故事了解律法这一方法可行性极强,你们觉得若是想实施可以用何种方法?”说着先看向晏温,儿子的这个好友好像一直很少在他面前说话。


    霍霖他们听到这方法得到称赞也是开心,听到杨大人的问话,又看到他的眼睛看着晏温,也都看过去。


    晏温此时只觉得压力山大,迟疑了下说出自己的想法:“霍兄和我等之前在国子监发明了活字印刷,可以找些写惯了话本子的书生所写几本这种案例,然后进行印刷贩卖。”


    杨大人点头,但是没有做点评,而是看向自己的儿子,被用眼睛‘叫到’的杨泰清早已在心中打好腹稿,沉声说道:“孩儿觉得可以在子长兄的基础上降低印刷的价格,比如纸张和墨水可以用差些的,让穷苦百姓能够买得起。还可以把之前在城门上**的那些人换下来,换成讲这些个案例,让百姓用听得方式了解大兴律法。”


    杨大人点头看向霍霖,霍霖果然也不负众望,开口道:“学生听杨兄和子成兄的想法后,觉得可以在子成兄找人写完后先让几位百姓先看一遍,能够吸引他们兴趣后再装订成册;因这话本的目的重在教化不在盈利,故而可以如泰清兄所说的一般用较差的纸墨,不过可以分等级,分为甲乙丙三等,甲等为最上等,可以卖给有钱的富户,丙等可以让穷苦百姓买的起,或者直接用甲等卖的钱养丙等,丙等直接送给穷苦百姓。”


    杨大人笑着看向霍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霍霖看到后,绞尽脑汁再次说道:“还可在城门讲解的基础上加上城中说书先生的讲解,说书先生更重视趣味性,能最大限度的吸引百姓的兴趣,也可以让这些律法故事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话内容,潜移默化的教化百姓。


    为了让百姓更加认识这编撰出来的律法故事,可以鼓励百姓购买,比如若购买这书,则犯罪后能够在书中找到这书并能说出所犯何罪,则可酌情减免些处罚,比如本来要罚钱十两可以变为九两,具体量刑当然是由官衙制定,相信大人对于这点一定比学生有方法。”[2]说完看向杨大人。


    杨大人听到最后衙门可以发挥的部分,不由得笑了。


    杨泰清震惊的看着霍霖,惊讶道:“知法犯法不罪加一等竟然还可以减免刑罚?”


    霍霖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不是为了最大程度的让百姓知法懂法。”


    杨大人再次在心中暗暗感叹人的参差,替霍霖说道:“一开始用这个法子推行个五六年,让大兴百姓每户皆学得律法后再进行调整,可行。”


    听到此法可行,三个小子压抑不住内心的开心。


    杨大人望向他们:“你们想要实施?”


    能够实施看看当然是最好的,霍霖望向杨大人,


    杨大人沉吟片刻:“你们可以先进行前面几个步骤进行宣传,至于最后面那个购买律书即可进行减轻刑罚,暂时还不可行。”


    这个霍霖也清楚,说到底前面的请人写书成册外加印刷传播只是‘商’之事,而后面的减免刑罚则已经是‘政’的内容了,容不得杨大人不谨慎。


    征得杨大人的同意,并且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后,霍霖他们就开始了他们的行动,管家找来以写话本为生的书生,让他依据霍霖他们整理出来的可以写成故事的律法进行书写。


    写完后霍霖他们再找来周边的百姓让他们看并提出意见,修修改改,终于做成了一册的量。


    可能真的是因为霍家、晏家和杨家都不是抠搜人家,所以霍霖在分层级印刷时乙丙等印刷了不少,甲等倒是没有印刷多少,他就想着大不了就丙等就直接赠与百姓。


    印刷完后,霍霖三人看着仓库这成堆的书籍,真可谓是书海啊。


    霍霖与自己的好友商量道:“你们觉得直接在书店卖,还是找个酒楼放说书先生旁边,亦或者直接送……”


    晏温和杨泰清也还在思考。


    【在酒楼里只有有钱上酒楼的人能够听,还不如直接把说书先生搬到某个宽敞的地方,然后让说书先生去说里面的故事,最后把书放旁边卖】


    【既然要给百姓,送也行啊,不用卖。】


    【送上门的谁会珍惜,既然是给百姓何不如让他们以物易物,比如两个鸡蛋换一本书,两个鸡蛋值不了多少钱,但是至少让他们知道这书不是没有价值的,不会拿去垫桌脚。】


    霍霖觉得自己的弹幕朋友说的有几分道理,于是又与好友商量了下,最终确定了方法。


    ……


    城门旁,原本平平无奇的空地上修起了一个小高台,上面布置喜庆,还摆着说书案,而在台子的一旁放置着一个红布罩着的大东西,出入城的人都惊奇的围过去凑热闹,还好这地儿是专门用来普法贴告示的,倒是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出入城门。


    一切准备就绪,说书先生准时上台,坐在位置上,后台传来一阵敲锣打鼓的乐器声吸引来民众后,木头一拍,说起书来。


    “各位父老乡亲,今个儿借苏州府的这块宝地与你们说一说,在黄家村,有那个王小二啊,他身高九尺……”


    民众都被他口中的故事吸引住了,随着他的说书节奏而情绪起伏着。


    说书先生说到王小二的犯罪时,民众们都在害怕,说到王小二被抓住时台下一堆鼓掌叫好的,然后是短短的几句律法。


    霍霖他们在旁边的酒楼围观着,都不由得佩服起了这个说书先生,这调动民众情绪的功力不是霍霖这些人所能匹敌的。


    最后,说书先生道:“今日主家有喜,特命老朽每日来此说书,十日之期,直到这本书讲完为止,并愿意把这本《大诰》低价送与各位父老乡亲们,只需一个蛋,无关鸡蛋鸭蛋鸟蛋皆可,先到先得,送完为止。”说着台下的红布揭开,叠放的满满的都是书。


    底下的民众被这个价格给震惊了,要知道书的价格可是非常贵的,就说书先生手中那厚度,没个一两银子可真的是下不来。


    有人意动,有人迟疑,终于,有个穿着文人衫的学子走过去,拿起书翻看起来,惊呼道:“这故事实在是精妙绝伦啊!”


    面对着看护书籍的小厮说道:“我手中没有蛋,可否容许我去买上一买?”


    小厮笑着说:“只要您回来这书还有就没有问题。”


    书生听闻直接掏出钱袋子:“一个蛋五文钱,五文钱给你!”


    小厮接过钱,把书递给书生:“也成,给您。”


    书生接过书喜不自胜地抱着书跑走。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简直就是疯了一般拥上去。


    有个小孩手中捏着一个他手心大小的小鸟蛋,不好意思地说道:“大叔叔,鸟蛋可以吗?”说完不舍的看着自己的鸟蛋。


    小厮蹲下身接过他手中的鸟蛋:“当然可以。”说完把一本崭新的书籍递给他。


    小孩儿接过书翻看看,虽然他看不懂,但是看着里面这密密麻麻的文字就觉得开心极了,他可是有书的人了!


    同样的事情在多处上演着。


    霍霖看着这喧闹的画面,眼神沉静,他知道这里面可能有些人浑水摸鱼,不过他霍小爷有钱啊,只要这书能够普及就成。


    一连十日,说书先生都在这苏州府城区为民众们讲着故事,最后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这些故事懂得了些律法知识,比如别人的牛就是别人的,在自己处寄养,生下来的小牛也是别人的。


    这一连十日让周边的民众都爱上了这处,手中拿着书,耳朵听着书,全当免费认字了。


    霍霖他们也知道只在这处实在是局限了,于是最后还让人去乡下说书,变法子的赠书。


    最后,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都是《大诰》这本书的内容,堪称洗脑之作。


    ……


    杨大人也听到了霍霖他们的事情,哑然一笑,没想到这几个小子的行动力如此之快。


    于是,霍霖就听到小厮来报杨大人想要见他的事情。


    这次与杨大人见面他穿着办公的常服,见到霍霖杨大人笑道:“最近听闻底下的知县来报父老乡亲们都在谈论你《大诰》里的案件,民间风气确实有所改善。”


    在这一月里,底下的知县确实有谈到近几日百姓们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状告的少了,百姓们知道了律法,甚至有些听书听多的人还能够依据《大诰》这本书的案例结合自己曾经遭遇过的来上衙状告。


    霍霖拱手:“学生不敢居功,在这件事情上杨兄晏兄也付出许多,最主要是大人治下的苏州府百姓在大人日复一日的律法宣传中本就对律法有所认识,学生们的《大诰》只能说是锦上添花之举罢了。”


    杨大人笑了,这小滑头。


    看着霍霖,认真道:“你把最近做的事情和你觉得还可以加强的部分写成策论交与老夫,过段时间是通政司的邸报发行时间,各府官员都要收集本府近期的事情上交,你可以多多斟酌。”


    霍霖抬眸看着杨大人鼓励的眼神,笑道:“学生谢杨大人提醒。”


    “嗯,去吧。”


    时间也不早了,霍霖看杨大人还要忙公事便下去,回府。


    把最近的事情写成策,掀开纸张,霍霖在想自己要不要把最后面关于《大诰》可以抵罪的特殊功效写出来。


    笔尖悬浮在纸张上久久无法下落,感觉确实可以让百姓乐于去了解律法。


    悬浮的笔尖终于下落,于民有益,写又何妨,大不了被去芜存菁被罢不用而已。


    终于写出来,再润色一番交与杨大人,杨大人看到后没有说什么,只是交与霍霖一个拜帖和地址,说道:“与我相交的一好友恰好游学到苏州府,听闻他正愁事情太多没人帮忙,不知你是否有空愿意去他那边做个小帮手?”


    霍霖伸手接过杨大人手中的拜帖和写着地址的纸张:“学生明天就去拜访下那位先生。”


    等到出了杨府,霍霖回到自己租住的院中,刚一入门,在院中品茗喝茶的杨泰清就招手:“阿霖,过来一起喝茶啊。”


    霍霖走过去,也坐下一起喝茶。


    杨泰清八卦的问道:“阿霖,我父亲近些日子好似一直叫你过去。”


    霍霖被他这八卦的样子笑到了,拿出怀中的拜帖说道:“杨伯父让我去做这位先生的小帮手。”


    杨泰清看了看拜帖中的名字,眼睛掩不住的震惊:“是他!”


    霍霖见他好似知道,也不由得凑近问道:“杨兄认识?”


    杨泰清倒吸一口凉气:“认识,怎么不认识!这位沈大人也是个大儒嘞!我曾经和这位先生接触过一段时间。”


    闻言霍霖就懂得了:“那后来呢?”


    杨泰清好似想起了某些惨不忍睹的事情,脸上皱成小老头样,眼神痛苦:“不怎么样,太苦了。”


    杨泰清压低声音对霍霖说道:“这位沈先生算是治水方面的老手了,是□□时期的一名进士,可惜……”


    喝了一口水压压惊:“治水费钱啊,那位先生强烈建议□□拓宽运河以发展河运,□□后期海运和陆运的弊端已经出现,到后面就同意并拨下钱财准备进行治理,可是你也知道朝中的情况,政令一番番下达,钱财一番番克扣,就演变成了繁重的劳役,最终河道没有拓宽,百姓死了一大堆,差点让运河延沿岸的百姓揭竿而起推翻大兴。”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霍霖迟疑片刻说道:“那……后面……”


    杨泰清压低声音,几近气音:“……那时候当然要找个人顶罪,一切罪责都是那位先生承担,全家流放边疆。一切发生的太快,我父亲那时候在南方一处犄角旮旯里当知县,得知消息时沈先生一家已经在去往边疆的路上了,我父亲桃代李僵把沈先生救出来时,他全家除了他都没了……”


    【好惨……做官果然是一项在刀尖上起舞的活计。】


    【什么都难,什么都得有人去做,只能说在执行上还有待加强吧。】


    霍霖曾经了解过流放边疆,身戴二十斤的镣铐,长途跋涉步行跨越十几个府,在加上沿途缺衣少粮,流放的过程才是最痛苦的。


    杨泰清见不过气氛的冷凝,只是看着霍霖说道:“我和你说这些就是想和你说,你明日要是见到沈先生可能要注意些措辞,沈先生的脾气尤为古怪,我当初在他跟前当过几日小帮手就受不了,你可能要多担待点,但是沈先生治水的本领在本朝确实无人能及就是了。”


    霍霖表示明白,回去梳洗整齐拿出自己在南下途中写的关于运河的记录。


    在临睡前又进行了一番心理建设。


    昨天杨大人说他已经和沈先生说过了,明天可以直接上门拜访,霍霖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穿戴齐整出门。


    等来到拜帖所在的地址,霍霖沉默了,荒草重生的河堤旁边,坐落着一处茅草做成的房屋,如若没人说起,还真不知道这里有人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