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读书网 > 穿越小说 >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 第584章 时光荏苒
    <ins></ins>


    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刘循,刘阐,我听说你们最近的表现很不错,功课都完成的很好!”


    刘璋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心情不由有些自豪起来。


    或者这就是望子成龙的想法吧,听到二人授课老师的夸赞,刘璋真是从心底高兴。


    读经诵典,学习知识不一定能成为一代明君,但是不学无术,对经典置之不理,绝对无法成为一代明君!


    两个小家伙一脸严肃的站在刘璋面前,即便得到夸赞,依旧不敢有一丝得意忘形。


    这也与刘璋数年来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父亲,刘璋秉持了从严教子的理念,他的儿子,绝对不能成为纨绔子弟。


    “父亲大人!”


    一个欢快的声音从一旁传来,随后一个小丫头蹦蹦跳跳的跑向刘璋。


    “馨儿!”


    刘璋赶紧蹲下身子,准确的将这个小女儿迎进了自己的怀抱。


    与对待儿子的态度完全不同,刘璋简直要把这个小女儿宠到了天上。


    尽管刘馨的母亲蔡琰对她颇为严厉,但也架不住刘璋对她的宠爱。


    随后三个绝色女子也走了过来,纷纷对待刘璋行礼。


    “夫君!”


    “三位夫人不必多礼!”


    如今的刘璋已经不再只有一儿一女,除了已经长大的刘循,刘阐,刘馨以外,蔡琰和刘昀怀里还抱着一儿一女!


    至于刘璋的第三位夫人,是吴懿的妹妹,吴苋。


    刘璋与吴苋的婚事,完全是无奈之举。


    首先刘璋作为益州之主,不能只有两位妻子,毕竟他要为刘氏开枝散叶。


    经过多方考量,最后吴苋以有大富大贵之命嫁给刘璋。


    好在吴苋温柔开朗,容貌美丽动人,与刘璋成婚三年,相处非常融洽,并且成功育有一子,刘阐。


    不争不抢,善良大方的吴苋与蔡琰和刘昀相处的十分要好,三人形同姐妹,从来没有让刘璋担心过后院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啊,这都建安五年了!”


    看着三位貌美如花的夫人,刘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原本计划三年内北上凉州,可这一拖,就是五年之久!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天下各方势力也只有刘璋没有任何作为了。


    公孙瓒于易京**后,河北四州彻底归于袁绍麾下!


    身为袁家嫡子袁术的境地就完全不如雄踞河北的袁绍了。


    昔日袁术也算雄踞淮南之地,可惜他僭位称帝,遭到麾下众叛亲离。


    一代诸侯袁术,最后落得吐血而亡的下场,只能惨淡的退出争霸舞台。


    曹操先后剿灭了吕布,刘备,袁术等人,如今更是将中原各州全部纳入麾下。


    孙策自脱离袁术以后,先后剿灭刘繇为首的扬州势力,先后拿下丹阳郡,吴郡,会稽郡,豫章郡,庐江郡。统一了长江以南所有的扬州土地。


    袁术死后,孙策更是将豫章郡一分二位,分出十县置庐陵郡。


    也就是孙权以后整日挂在嘴边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县之地。


    各地诸侯纷纷努力扩张,但是占尽先机的刘璋却没有任何动作,依旧沉稳的呆在蜀地之内。


    或许刘璋已经志得意满,整日沉迷享乐,无心争霸天下了吧!


    这是目前天下人给到刘璋的评价,刘璋已经从战无不胜的卫将军变成了昏庸的益州牧!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


    五年的时间,益州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商会成功组建,已经完全发展到了益州全境各县之中。


    由于商会的强制干预,益州全境物价极其平静,所有百姓感受到了异常的幸福。


    任何劳作物都可以贩卖到商会换取钱财,又可以用钱财随时从商会购买到一切所需物品。


    商会数年的努力下,整个益州除了刘璋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够操控物价。


    甚至世家联合起来依旧无法撼动!


    商会在刚刚成立一年之际,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危机。


    各县世家联合起来进行抵制,他们先是大肆采买,计划将所有物资搜刮一空,让商会无力运转。


    可是这些情况早在刘璋的预料之中,贾诩,荀攸,刘晔智囊团成员早已提前布局,世家刚刚开始发难,州牧府就有了应对之策。


    商会在各地大肆采买物资已经持续了一年之久!


    反抗的世家几乎都是些中小世家,集合起来的力量虽然不俗,可仍旧难以与州牧府抗衡。


    买空商会的计划落空之后,世家联盟开始大肆卖出货物,准备掏空商会的钱币储备。


    这的确给刘璋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贾诩传来好消息,铸币场已经准备妥当,可以立刻开启铸币!


    与此同时,南中开采近一年的鲁肃让典韦亲自护送第一批铜矿石返回成都。


    随着铜矿石到达成都,铸币场的全力运转,益州世家的美梦彻底破碎。


    典韦到达成都后,蜀郡的军事力量也随之强大,刘璋立刻采用雷霆手段,亲自覆灭了几个包藏祸心的世家,这次由商会在益州引起的内乱也彻底化解。


    如今成都铸币场已经连续运转三年,整个蜀地流通的货币已经全部都是蜀制五铢钱。


    由于刘璋制造的五铢钱外形精美,分量十足,已经受到了天下人的喜爱。


    再加上蜀锦,食盐等必须品的畅销和商会的强制交易限制。


    蜀制五铢钱一下成为了天下最顶级的货币。


    目前不仅益州全境都在使用蜀制五铢钱,连荆州,扬州等地都在流行蜀制五铢钱!


    各地诸侯还在嘲笑刘璋不切实际的调整货币之时,他们已经落入了刘璋为他画下的圈套。


    南中铜矿石源源不断的运往成都,成都铸币场也在源源不断的制造蜀制五铢钱。


    随着蜀制五铢钱在各州郡的地位不断提高,刘璋命令商会在各大州郡大肆采买,用廉价的铜矿石换取巨额的物资。


    这个采买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而天下诸侯丝毫没有任何察觉。。。


    “我这是在哪?”


    一觉醒来,朱寿感觉自己的脑袋要炸了。


    他茫然四顾,入眼的是一间古香古色的厢房,房中陈设奢华,一看便是大户人家。


    床榻前站着一个老伯,身后则跪着几个下人打扮的婢女小厮。


    而那老伯看见朱寿睁开双眼,面上不禁一喜,叫道:“少爷,您醒啦!老方我都要被您吓死了!”


    少爷?


    听着这奇怪的称呼,朱寿登时吓了一大跳!


    卧槽!


    自己这是穿越了啊!


    靠着床榻,他下意识揉了揉眼,帷幔的样式吸引住了他的目光,这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风格。


    朱寿看向那个老伯,自己是个富家少爷,那他肯定就是自己府中的管家了。


    于是,他便下意识的问:“本……本少爷问你,今朝可是大明洪武年间?”


    “是啊少爷!”


    “哈哈哈,竟真的是大明!”


    朱寿蹭的一下从床榻上坐起,一拍大腿,眉飞色舞的说:“胡惟庸案可发生了?北元还没覆灭呢吧?


    ”


    “盛世之始,大明百废待兴!”


    “本少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之机到了啊!”


    此刻,他心中激动极了。


    纵观史书,得国最正,莫过于明!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乃是史上最具气节的朝代!


    好不容易来到大明,若不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岂不可惜?


    正激动着,管家老方却是脸色一变,面露悲戚,转头便往门外跑,大声高呼。


    “来人,快去叫大夫过来!”


    “快,快去通知老爷,大事不好啦!少爷的脑疾又犯啦!”


    朱寿顿时一懵,这啥情况啊?


    忽然,一段零碎且陌生的记忆涌上他的心头。


    当记忆融合的那一刻,他整个人都傻了。


    这个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人,乃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


    无恶不作,简直是人渣中的人渣!


    这货打小就患有脑疾,便宜老爹在外经商,只有爷爷一直陪在他左右,为他请遍名医,从未放弃过治疗。


    也正因如此,老爷子为了让他尽快痊愈,一旦发现这败家子表现反常,抓过来就是一顿扎针。


    前些日子,这厮又病了,一直神志不清昏睡不醒,府中上下尽皆心急如焚。


    而这一睡,也让自己来到了大明。


    等等!


    朱寿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自己初来乍到,就跟人说要建功立业,匡扶天下……


    这严重不符合这败家子的性格啊!


    在别人看来,这不纯纯是典型的犯病征兆吗?


    那岂不是说……自己又要挨扎?


    不行!


    得跑,再不跑,可就出大事了!


    正要脚底抹油开溜,迎面却撞上一个老头疾步进门。


    老头身穿明黄常服,年纪六十出头。


    虽是头须皆白,可他精神抖擞,双目矍铄,看起来如同一头下山的猛虎。


    朱寿看着对方,努力回想了一下,这才有些生涩的道:“爷爷……”


    这一声爷爷,瞬间叫的老头面色一变!


    他痛苦的把眼睛一闭,道:“看来寿儿你真的又犯病了,打从你记事起,就从未叫过咱一声爷爷的啊!”


    畜生啊!


    朱寿心里不禁破口大骂,这还是人吗?


    竟连自己的爷爷都不认!


    正想开口解释一番,几个下人却是直直闯入房中,一个老大夫疾步走入,开口便道:“快,按住少爷,老夫立马扎针诊治!”


    说罢,直接取出银针,摇头晃脑地道:“来来来,少爷莫急,扎上几针,您的脑疾也就好了!”


    朱寿瞬间吓得脸都白了:“不不不!本少爷没病、没病!”


    老大夫一脸的痛心疾首,道:“没错了,少爷往常犯病,也是这般说辞!”


    “少爷,切不可讳疾忌医啊!”


    “你且放心,老夫这针灸之法,祖宗已传下十八代了,定能治好少爷的脑疾!”


    说话之间,他手中银针,已是逼近了朱寿的脑门。


    “少爷,你躺稳了!”


    “你不要过来啊!啊……卧槽!”


    随着杀猪一般的嚎叫,朱寿一下没了声响。


    不出片刻,他便顶着满脑袋的银针,脸色苍白、浑浑噩噩的坐在了床头。


    他心里懊悔极了。


    自己还是太年轻啊!


    刚穿越过来,还没弄清情况,开口便要胡说八道,这不纯纯找抽吗?


    可很快,他又振作起了精神,看向老头:“老…


    …老头子,今年是哪一年?”


    一听老头子这种大不敬的称谓,老头一点也不恼,眼中甚至还掠过了一抹欣喜。


    看来,大夫针灸的效果不错,咱的大孙子可算正常点了。


    “洪武二十四年,怎么了?”


    “二十四年啊……”


    朱寿随口哦了一声,可突然又是一怔,不可置信的问:“你说是几年?”


    老头耐心的回道:“洪武二十四年。”


    朱寿心里一沉,不由再问:“李善长可被诛族了?胡惟庸余党,也随着他的死彻底肃清了吧?”


    老头双眼顿时射出一抹犀利的芒,一字一句道:


    “你说胡惟庸案?”


    话音刚落,下人们的身体齐齐一颤!


    明明日头正烈,众人的脊背却是一阵发凉,冷汗四冒。


    胡惟庸案。


    这个字眼,实在太让人心悸了!


    老头,正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洪武十五年,皇太孙朱雄煐薨,下葬紫金山陵。


    送葬途中,一道惊雷落下,朱雄煐在棺中活了过来,却也因此精神失常,患上了脑疾。


    朱元璋本想将他接回宫中,奈何此事天下尽知,于是裁撤随行的太监、御林军共计三千余人,封锁消息。


    随后,他将朱雄煐改名朱寿,并秘密安置在应天府郊外,养至如今。


    而今日,李善长全家于午门处斩,长达十年的胡惟庸案,终于落下帷幕。


    他心忧这个患有脑疾的大孙子,杀完了人,便急冲冲赶了过来。


    可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孙子又犯病了!


    而且,他竟然提了胡惟庸大案!


    要知道,李善长的死,京师上下尚未传开消息。


    孙子远离应天府,又是从哪听到的风声?


    这事有蹊跷啊!


    想到这,朱元璋深深的看了朱寿一眼,问:“寿儿,此事你听谁说的?”


    一听爷爷这么说,朱寿心中已有了答案。


    他摇了摇头,忙道:“老头子,来不及解释了,赶紧跟我一起收拾东西跑路吧!”


    跑路?


    跑什么路?


    朱元璋一身威严的气势顿时一滞,人都懵了。


    管家老方听完也是一阵错愕,忙道:“少爷,为什么要跑路?咱老老实实呆在天子脚下,不好吗?”


    朱寿摇头道:“好啥啊!李善长一死,太子朱标很快也要死了!”


    “到时候,皇帝朱元璋大开杀戒!”


    “现在不跑,难道留下来等死吗?”


    轰!


    话音落下,朱元璋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啥?


    咱的标儿要死了?!